阅读历史 |

1080打探消息(1 / 3)

加入书签

“还有个事儿。”

就在两人以为此事完结的时候,邓子龙又开口说道。

听到还有事儿,两人都是一脸恭敬的样子,等着听对面将军的话。

“你们去了这么多次马尼拉,应该知道那里有种什么东西,叫红薯还是什么的。”

问完,邓子龙就一眼不眨的盯着他们。

“红薯哦,大人说的是甘薯吧,确实,许多甘薯都是红红的,说红薯还想更贴切。”

李锦脸上先是浮现出疑惑,随即好像想到什么,马上陪笑道。

“甘薯,你说那东西叫甘薯?”

邓子龙奇怪问道。

“对,那边是这么叫的。”

李锦马上笑道。

“是的,大人,那边是叫甘薯,不过一些船员看那东西大多数都是红的,所以也叫它红薯。”

陈振龙和水手在一起的时间长,所以知道许多水手都这么称呼。

他也想到了,应该就是手下水手对外面这么说了,所以对面的将领才好奇问话。

要知道,大明的吃货可是不少,听到有稀奇古怪没吃过的东西,许多人都会好奇想要尝尝味道。

“唉,大人你是不知道。

那甘薯烤着吃是真香,又甜又软,口感极好,可惜,夷人不准我们带走甘薯藤,不然,大人在大明就可以吃到甘薯红薯了。”

李锦开口说道。

“听说那东西产量大,还不需要仔细耕种就能有产出,不需要多少水?”

邓子龙又问道。

“听说是这样,这甘薯长在地下,听说什么土地都能活,只要不是海边盐碱地,就是产量多少的问题。

我也是听夷人说过这么一嘴,说这东西不怕干旱和寒冷,长得还快,三个月就能收获。

他们说东边还有块很大很大的陆地,上面就长满这东西,贱的很,那边的人把这个和玉米当做主食食用。

因为好种,所以夷人也带着甘薯藤到处走,就是为了能快速补充食物。

大人也知道,这在海上,风险还是很大。”

陈振龙开口说道。

“对对对,我也是听他们这么说过。”

李锦急忙附和道。

“我们东家之前也打过甘薯的主意,想要带回大明栽种。

可惜夷人管的很严,不准我们带走生甘薯和甘薯藤。”

陈振龙急忙附和东家的话说道。

“这样啊,那你们能不能想办法,带回甘薯或者甘薯藤?”

说着,邓子龙指着远处两条大船笑道:“你们这么大的船,藏在隐秘点的地方,应该可以带出来吧。”

听到邓子龙的要求居然是这个,李锦心下大定。

对方要自己帮忙弄甘薯种子,其实正中下怀,因为他老早就有这个意思。

可惜,始终没能成功。

现在水师将官也提出来了,那他就该和管事儿好好商量下此事。

“我们一定想办法,把这甘薯弄回大明。”

李锦忙不迭的拍胸脯保证道。

“我叫邓子龙,是南海水师副将,一旦你们弄到甘薯种子,可以联系月港附近水寨,到时候我自然会知道。”

邓子龙开口说道。

红薯,甘薯这些,他当然是不知道的,但是在京城的时候,听魏广德提过这么一嘴,说的好像就是红薯。

这也是他听到有东西叫红薯就很上心的缘故。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魏阁老关注着东西,他自然要想办法弄到。

以前是不知道红薯的消息,那自然没事儿,现在知道有这东西的存在,那就必须想法设法搞到手里,送到京城去。

这边和李锦说好,很快陈振龙就回船取了银子送来,在南海水师的关防上签字画押。

因为是入水师的私账,所以船上有专门印制的收钱票据,不过票据可没有商人的事儿,只是说明查扣原因,及补税的多少,对方签字认可。

有了这个东西,也等于把住海商的命门,让他们自己承认夹带走私的事儿。

这种事儿,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

消息传开,小则是被重罚加没收船只、货物,重则是收回船引。

自然,这些都是海商们要尽力避免的。

敢公开这么做的,或者说在海上不怕水师巡查的,也只有和魏广德有联系的几家商号。

有俞大猷打招呼,南海水师过去了。

这边事儿了,很快,两支船队就分开。

南海水师的船队继续航行,向着吕宋岛北面而去,而海商李锦的船队则更靠南一点,目的地自然是吕宋岛中部靠南位置的马尼拉城。

站在船尾,目送水师船只离开,李锦这才擦掉额头汗水,常常吐出一口气。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