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39章 239朕都猜不透他们会怎么编排朕(2 / 4)

加入书签

书,就把这个重大权力给丢掉,吕本都不敢想大明史官会如何记载这件事。

况且吕本也不觉得皇家的闲职们会限制皇帝的行动,大家心都不在一块。

朱元璋听着吕本的劝谏,轻微颔首:

“标儿,你怎么看?”

朱标突然被点名,是有些发懵的。

他看见王布犁低头看地上的缝隙。

装聋作哑是吧?

他站起身来,先是走了两步,佯装思索的模样,实则是他也没想好呢。

只是觉得王布犁说的有道理,父皇编的这本书本来就是给皇帝看的,属于帝王心术的“教育课本”。

父皇担心的就是大臣拿着这本祖训来限制皇权。

但是方才他老丈人说的也在理,朱标性子又温和许多,不像他老爹那么杀伐果断。

“爹与岳丈说的都有理。”

朱标先是平复了一下争执的二人,然后才开口道:

“还是先把存在礼部的祖训录给销毁,待到父皇编纂出来新的,再下发到宗正寺,差遣礼部官员给宗室以及勋戚之人讲解祖训录,择优录用。”

王布犁这才抬起头来,听着朱标这和稀泥的办法,倒是符合他爹的想法。

皇帝嘛。

怎么可能会主动给人送上限制皇权的理由呢?

独夫都是这种选择。

天大地大我最大。

谁他那么的制衡朕,朕就弄谁!

吕本揪着胡须,这就没法言语了。

他女婿都开口力挺他爹,那他这个当岳父的,难不成还要反驳他女婿,这个未来的皇帝吗?

吕本显然是有所迟疑的。

尤其是他女儿还怀有身孕,作为元朝老臣,他可以跟老朱辩驳一下,但是对于现在的储君,吕本就说不出什么来了。

他只能拱手道:“还望太子殿下三思。”

“此事先这么办吧。”

朱元璋挥挥手,根本就没让王布犁开口发表自己的言论反驳吕本。

他用不着把矛盾转移。

王布犁这个人,他有大用,根本就不是用来吸引仇恨的作用。

其实当王布犁说完之后,他心中就有了定论,叫吕本这个礼部尚书来,是告诉他怎么做的,并不是跟他商议的。

他还不配!

朱元璋瞥了眼一言不发的王布犁,这小子提的意见,咱是可以参考参考的。

现在朱元璋越发的感觉出来,王布犁这种局外人的角色对于他是非常有利的。

他不在乎什么派系,也不关心太子能不能顺利继位,或者大明有什么更好的政策。

他只想着能不能偷懒,大明官员放假能不能多放两天。

他娘的,这种性子倒是颇有些朱元璋认识的那些道人形象。

爱咋咋,别耽误我修仙。

但朱元璋觉得王布犁根本就没有修仙,只是年岁尚小,一直都在安于享受当中。

因为按照王布犁的吐槽,老朱生日官员都要来祝贺。

其实就相当于没放假,实际操作一年放两天假,大明牛马真他妈的能干啊!

王布犁也不会去想着改变老朱的思维。

成年人才不搞什么教育,只做筛选。

老朱恨不得自己都能当牛做马,他能让别人成为人上人?

都他妈的是打工的,王布犁实在是无法共情朱元璋。

教育老朱,那更想都不要想了。

王布犁可不觉得朱元璋是个能轻易改变自己思路的人。

他目前能听得进人劝,就足以让人惊诧了。

王布犁同朱元璋各自内心的想法,都是不会同其余人诉说的。

吕本见王布犁还稳稳的坐在那里,一句话不说。

他心中清楚王布犁是铁杆太子党。

他们二人也是天然的同盟,同一个派系。

吕本觉得王布犁虽然破案厉害,但对于政治斗争都不了解,他此时不言语,倒是附和查案要谨慎的性子。

吕本劝不动朱元璋,他便回去安排此事,先同左右侍郎聊一聊。

此事倒是用不着跟丞相胡惟庸言语。

因为吕本晓得,胡惟庸必然是会反对的。

他慢悠悠的退出大殿,脸上带着忧愁之色。

天子这般改变,难不成是打算为了让王布犁这个勋戚,取代秦王将来做宗正寺的主官吗?

反正这个职位也清闲的很。

但吕本听闻王布犁是个有本事的人,天子怎么可能会把他安排在闲职上,那岂不是废了人才?

所以吕本想不明白。

“布犁啊,你觉得太子的处理方式如何?”

“大家各退一步呗。”

王布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