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卢家(1 / 2)

加入书签

“苏三娘!你就是百里夫人新收下的弟子么?”有人在马车外问道。

侍女撩起车帘瞅了一眼,随后放下车帘,对苏绾绾道:“小娘子,是卢家七郎。他挡住了马车的去路。”

“是前几日求见老师的那个郎君吗?”苏绾绾问。

侍女道:“正是。”

两人说话间,卢七郎已经在马车外大声质问:

“苏三娘!你为何不应我!你怎配拜入百里夫人门下?我不信你乃不栉进士!”

“苏三娘!”他疾声道,“你可敢与我一试!”

随着他的疾声大呼,许多百姓已经往这里探头探脑。

“是苏三娘么?那个梁知周笔下的小娘子?”有贩夫走卒问。

另一人道:“可不是么,你看那马车上,是苏太保家的徽记。”

“这郎君说什么百里夫人?是寿和年间的那个女相么?”“除了她,阆都还有哪个百里夫人……”众人交头接耳。

车夫问道:“小娘子,这人堵住了路,该如何是好?”

“绕开。”苏绾绾道。

侍女连忙去传话。

本朝以诗文取士,考中进士之后,还有几年的守选。因此,许多在阆都没有根基的文人,为了得到一个不错的官位,都会想方设法与高门结姻亲,或是打响自己的名声。

沉吟章句,或直接与有名气的人叫板,都是宣扬名声的一种方式。正因如此,大裕的比试之风极盛,郁行安刚来阆都不久,就被曹五郎约到月锦楼比试。

但苏绾绾不需要守选,也无需打响自己的名声。如果卢七郎是正经上门递帖子,她或许会回应,但如今,她并不愿意搭理他。

阆都街道宽阔,马车绕开卢七郎往前走。

卢七郎声声质问:“苏三娘!你为何不敢回应我!你可是胸无点墨,难以成章?”

卢七郎:“苏三娘!你不过是门第高贵!你怎能拜入百里夫人门下!”

卢七郎:“没想到当年克己奉公的百里夫人,竟也会被你蒙骗,收你入门!”

苏绾绾望着自己手上的食盒,说道:“停下。”

侍女连忙传话,马车慢慢停稳。

“你要比什么?”苏绾绾问。

侍女将苏绾绾的话传出去。

卢七郎:“比算学!”

苏绾绾:“让他问。”

侍女出去传话:“你问吧!”

卢七郎:“我且问你,如今有吾国人及西丹人若干,每人各言一数。吾国人所言之数,相加再均之,为七十九;西丹人所言之数,相加再均之,乃八十二;众人所言之数加之,乃四千八百四十五。问曰:凡有多少人?西丹多少人?”

围观者们纷纷议论起来,卢七郎听着周遭嗡嗡嗡的议论声,心中得意。

这题目乍一听很复杂,如果用天元术来解,倒也不难。

只是他料想那苏绾绾坐在车里,又要拿纸笔,又要解算式,一时半会儿定然得不出答案,他就可以……

“六十!”

卢七郎尚未想完,就被一道声音打断思绪。他猛然抬头,看见一个侍女撩起车帘,说道:

“我家小娘子说,凡有六十人,西丹三十五人——卢七郎,你说是也不是?”

卢七郎的心脏重重一跳,他还没缓下心绪,就听见那侍女又道:

“我家小娘子问你,一商人欲将含桃运到西南道。他购买含桃,花费十万文铜钱;之后在路上每日所耗铜钱,比前一日的数倍再多二百八十文。这倍数固定不变。第二十五日,在路上共耗费一万三千五百文。问:第几日时,平均每日所耗银钱最少?”

卢七郎面色微变。

苏绾绾的问题,并非出自任何一本算经。百里嫊的出题风格他也了解,这并非百里嫊所出的题。

换而言之,在方才极短的时间里,她不仅算出了他的题,还设计出了一道新题来回敬他。

卢七郎努力甩掉自己的杂念,拿出纸卷和笔,在日光下算题。

周遭人早已围拢过来,等了片刻,互相议论道:“方才那小娘子几乎立刻就给出答案,这郎君怎算了这么久?”

卢七郎攥紧了握笔的手,又算了一会儿,方才答道:“第一百日。”

“算你答对!”侍女道,“别挡路了,快让——”

“这不公平!”卢七郎捏住纸卷,“我问你天元术,你问我垛积,这本就不公平!”

天元术和垛积,不是人人都能学的。普通人家认字都不容易,就算接触到算学,也只学方田和粟米之类,对日常生活帮助较大的。

一些围观者听完便点头道:“原来如此,难怪卢七郎算了这么久。”

卢七郎听到这些议论,面色略微好转,攥笔的手指也略松了些。

苏绾绾无言,想了想,对侍女说了几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