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117 章 番外一(1 / 3)

加入书签

最初,姜海蓝通过天幕给各平行时空的人们播放她那个世界的课程时,大多数人们都饱含热情,势要珍惜这个学习后世文化知识的机会!

被精心挑选出来录制视频的老师们都是各省市的优秀老师,年长的、年轻的、男的、女的,讲起课来各具特色。

天幕下的人们跟着天幕,从小学一年级学到高中三年级,从汉语拼音、英文字母、阿拉伯数字学到政史地、理化生。

一个星期后,一部分人意识到自己不是学习那块料,虽然免费学习的诱惑是很大,但学习这种事情,不会就是不会,不懂就是不懂。学习又很枯燥,短期内难见成效,他们放弃了知识改变命运的想法,将希望寄托到下一代的身上。

一个月后,原本对后世的知识并不重视,认为天幕上那些老师教的知识过于简单(简体字、汉语拼音非常好用另说)的“精英阶层”收起自己的自以为是,正式进入了数理化的世界,一次次被折磨得死去活来。

两个月后,高高在上的“统治阶级”直面了初中政治的降维打击(“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直面了初中历史的狂风暴雨(“人类是由类人猿进化来的。”“宣称人们生来自由,权利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你说,后世的国家是怎么想的?”

刘邦一边听着天上那位女老师讲“推恩令”,一边问被他拉来一起听课的萧何,“他们怎么敢把这些……敢教他们的百姓这些……”

若非是早就在过去几个月的直播中简单了解到了后世是一个怎样的国家,猛然直面他们的政治课本,不知道多少人会因为认知被颠覆而发疯。

——虽然现在也没有好多少。

不过好在能听懂的人毕竟是少数。

这少数中能接受后世那一套的人更加少。

至于那些知识在这个世界被保存下来,几十年、几百年后,会被某些人作为武器,攻击皇室,刘邦表示与我何干?

他大秦不能千秋万代,我大汉亦不能永世屹立,一代人有一代人该走的路。

我能给刘氏子孙一个皇室血脉已经很不错了,还要我保他们一辈子荣华富贵?想什么呢。

刘邦只是想不通,后世那个国家的“统治者”,为何会如此光明正大地将这些东西写进“教科书”,简单粗暴地教给稚子。

那一套政治课本可不亚于“屠龙之术”啊。

虽说是让百姓开明智,你们也开得太过了吧!

“因为自信,就算是教了百姓这些东西,也不会引起社会动荡吧。”萧何这段时间从天幕上学了不少东西,说话也会不自觉地用上后世的词汇。

两千多年“前人”的思想结晶汇集在一起,他这种聪明人绝不会放弃学习的机会。

刘邦微怔,随即一笑,“不错。如果百姓都能衣食无忧,那确实是没有多少人会跟着去造反。”

更何况,“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这句话说得真好。

“蔡伦改进造纸术”、“科学家张仪创制了一种仪器”、“汉代最著名的医学家是华佗和张仲景”、“司马迁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

“南朝的祖冲之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北朝的贾思勰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农学家”、“北魏的郦道元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地理学家”……

各朝各代,被历史老师点名的人们皆是震惊又喜悦。

他们怎么也想不到后世的历史教科书竟然会写他们,会介绍他们的成就。

那可是历朝历代许多开国将领、治世能臣都没有的待遇!

“你说他们这历史书的编写是怎么想的?”

“要将两千多年的历史编写成两本薄薄的教科书,自然是要详略得当,择其重点。”

“但是,重点难道不是……”要在后世的课本上留名竟然这么难!

“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他们是从这些方面来考虑的吧?”

推动历史发展的大事件,农业的发展变化,民族融合和对外交流,科技、文化生生不息,……

“后世是很推崇科技……”

“我们认为不重要的,后世未必这么认为。”

后世的历史教科书里还讲了“近代史”和“世界史”。

两千多年的华夏历史写在历史教科书里不过薄薄两本,但1840年之后的“近现代史”,也是两本教科书。

写着近现代的血泪。

写着一百多年的风云变幻,一百多年的英雄儿女,一百多年的改天换地。

让生活在古代的人们也大致了解了后世子孙是如何开创了一个宛若仙境般的世界。

世界史则让大家看到了华夏之外的世界。

我们生活在地球上,与我们一样生活在这个球上的,还有黑皮肤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