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13章 赶鸭子上架(2 / 4)

加入书签

法官。

你小子知不知道什么叫法家?

至于地方上会不会抵触,还有待观察。

正所谓人走茶凉,还有多少人愿意听他的,很难说。

朱元璋三人依然一脸懵逼,什么玩意儿?

陈景恪也不禁感到佩服,李善长果然不愧是这个时代法家的集大成者。

只是简单的一句提醒,就能联想到这么多。

远处马皇后看着他们玩闹,露出慈祥的笑容。

——

李善长没有直接去上任,而是大肆操办,将在京的七品以上官员全都请了过来,庆祝自己复出。

不过在罢官之前,先让锦衣卫调查一下。

以前他们还能说,皇帝要靠我们来治理天下。

陈景恪说道:“高见不敢当,只是一些不成器的零散想法。”

李善长被圈禁后,她也时常去看望。

至于私下采用小手段……

对于这份烫手的山芋,他们并不想要,至少大多数人不想要。

他情不自禁的拿陈景恪做类比。

大理寺这边想的是,胳膊扭不过大腿,你不听我的,我找机会把你换了。

“一个月内新政通传全国,两个月后正式开始实施。”

那可是军队,这是犯大忌讳的事情。

拿到口供之后,朱元璋连演都不演了。

对改革也没有系统性计划,只能想到一样做一样。

虽然实力远不如文官集团,更不如李善长代表的势力。

朱元璋和朱标、朱雄英也满脸疑惑,什么意思?

陈景恪解释道:“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两人同样有着深厚的战友情。

但冷静下来,心中更多的还是悲痛。

事实上,马皇后的存在,才是君臣和解的最大因素。

李善长追问道:“法治?”

马皇后说道:“人心都是肉长的,一起从微末携手走到今日,其中的感情又岂是那么容易就能忘记的。”

“最开始确实很恨,等冷静下来往日的情分就会渐渐占据上风。”

但众所周知,古代是没有现代法治精神的,人治才是最普遍的。

“有时候原谅别人,也是与自己和解。”

李善长也就没有了抱怨的余地,这几年还算老实。

很多人都在议论,得意忘形,难得长久。

这一世,因为马皇后的劝说,朱元璋在察觉李善长背叛后,没有直接治罪。

刚穿越过来,回想前世种种,也同样咬牙切齿。

虽然不至于念他们的好,却也不再恼怒。

我就是要依法判,你打回来我也不改。

他如此高调,也是告诉世人。

徐妙锦假装害怕的躲来躲去。

现在李善长掌握吏部,代表着勋贵的势力重新介入行政系统。

“再有个台阶下,和解就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了。”

小手段只能恶心人,改变不了大局。

“啊?”朱雄英懵了,连忙问道:“不是……为什么啊?”

“司法严格遵照律法,才能提高律法的威严,震慑万民……陈伴读高见也。”

朱雄英毕竟年轻,很难体会到其中的感情。

陈景恪顺着他的话继续说道:“我将这八个字进行拓展,延展出了一个新的思想,法治。”

勋贵集团逐渐退出了行政系统,只保留了对军队的掌控。

当然,如果有一方始终不知悔改,另当别论。

毕竟他们掌握着国家的钱袋子,除了吏部谁都要看他们脸色。

徐妙锦自然懂他的意思,眼珠子一转,故作糊涂的道:

于是大理寺也空了出来。

但现在,不一样了。

确实不一样了,李善长根本就没有理会文官集团的想法。

作为法家传人,李善长顿时来了兴趣,问道:“不知陈伴读有何高见?”

有中枢大员的,也有地方官吏的。

然后故作不经意的道:“要是将来我冲动了想杀重臣,你也要如皇祖母劝皇爷爷一般劝我。”

这么做的效果确实很明显,不论大家心中怎么想的,都不得不打起精神,来面对这位开国第一功勋。

“法家讲究‘信赏必罚,以辅礼制’,我以为这一条可以作为司法的根本。”

并感慨万千,要是皇爷爷当年冲动把人砍了,这会儿肯定会后悔。

虽然朝廷一直在喊着司法独立,不受外力干预。

李善长还是第一次听说此事,换成以前他肯定直接怼过去了。

但犹豫了好一会儿也没说出口,最后恼羞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