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74章 朱标要强化内阁(1 / 2)

加入书签

本来徐达等人对什么文明治军非常不以为然。

士兵不打不骂他们能听话吗?

不打不骂如何能训练出强悍的军队?

倒不是他们野蛮短视什么的,而是自古以来就是如此。

军队从诞生那天起,就伴随着暴力和压迫。

施行的都是最严苛的管理制度,大家也都习惯了这种方式,并将之视为真理。

你现在突然搞什么文明治军,那不是多此一举吗?

陈景恪却用这样一番话来驳斥他们:“自古以来就是对的吗?”

“太孙准备在军队推行教化,可是我们要怎么展开教化?”

“告诉他们,军官欺凌你们,侮辱你们,残害你们,都是为你们好?”

一席话说的众人哑口无言,关键是他将此事和朱雄英的教化计划联系在了一起。

让众人又不好反驳。

很简单的道理,你天天欺凌羞辱别人,还想让别人对你产生忠诚感,那不是扯淡的吗。

现在反对文明治军,就是不支持太孙的计划。

反对太孙?

拉倒吧,给他们一百个胆子都不敢。

所以,尽管众人并不是很支持文明治军计划,却还是只能答应了下来。

陈景恪自然能看得出他们不情不愿,就算规则制定出来,也很难推行。

不过他不着急,饭要一口一口吃。

先把相关法规制定出来,以后有的是机会去贯彻。

这场会议一直持续到黄昏才结束,陈景恪还有事情要和朱元璋他们谈,就准备留宿皇宫。

徐达等人则起身告退离开。

走在路上众人还在讨论军制改革的问题,显然大家都有很多未尽之言。

这时傅有德突然说道:“以前只听闻近些年的变革,皆出自陈伴读之手。我还以为言过其实,今方知传言不虚。”

冯胜感慨的道:“是啊,天纵奇才啊,果然不愧是应命贤臣。”

蓝玉作为铁杆盟友,自然是没命的夸:

“陈伴读真是当今第一奇才,古往今来能有这般才能者,屈指可数。”

其他人竟也没有反对,纷纷附和他的话。

徐达笑呵呵的道:“陈伴读确为大才,不过我觉得有一个人不弱于他。”

众人目光向他看来,莫非还有这样的人才?

徐达轻轻的吐出了两个字:“太孙。”

众人恍然大悟,连连称是。

汤和朝乾清宫拱拱手说道:“太孙虽然年幼,然已有圣君之风,实乃我大明之幸也。”

冯胜恭敬的道:“也是我等之幸啊。”

蓝玉更是骄傲的挺起了胸膛,那可是我外甥孙。

此言引起了众人的共鸣,太孙确实关系着他们家族的荣华富贵。

这里不得不说老朱弄的复杂联姻关系,开国勋贵相互联姻,再和皇家联姻。

用姻亲关系将大家捆绑在了一起。

支持皇权,就是保护自己家族的利益。

而所有的线收束在一起,最终指向了一个人。

这個人不是太子朱标,而是太孙朱雄英。

很简单的道理,朱雄英的外公是常遇春。

他的准太孙妃是徐达的女儿,也就意味着下一代继承人也有勋贵血脉。

从任何一个角度看,他都是勋贵集团的利益代表。

朱雄英越有能力,勋贵集团自然就越高兴。

看着高兴的众人,徐达轻轻叹了口气。

总算是将众人的注意力,从陈景恪身上,转移到了太孙身上。

正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太过于聪明能干了,是会受到大家忌惮的。

尤其是陈景恪还如此年轻。

以人生七十岁来算,他还能在朝堂活跃五十余年。

这是什么概念?

想想就知道是多么恐怖了。

现在有个同样聪明能干的太孙,大家就觉得很正常了。

只要有人能镇得住他,他在众人心目中的危险性就大大降低了。

而朱雄英言行举止都颇具威严,几次任事也都做的可圈可点,确实有雄主之风。

有这样的君主在,自然不用怕臣子太有能力。

不一会儿就来到了宫门口,大家这才相互告别。

并相约明天五军都督府见,一起商讨完善军制。

走到半路,眼见大家四散开来,徐达才让仆人追上蓝玉,邀请他过来一叙。

“魏国公相邀,不知有何事?”

徐达说道:“梁国公对军制有何看法?”

蓝玉肯定的说道:“自然是极好的,若不是景恪指出,我还不知道大明存在如此大的隐患。”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