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13章 匠籍如奴籍(2 / 2)

加入书签

这微臣就不知道了,去年陛下下令,着三处船厂每家打造二十艘五千料宝船,于今年年末交船。”

“这四艘就是第一批打造出来的,还有八艘已经在建造中……”

朱雄英问道:“时间可不多了,能来得及吗?”

宁吉忠自信的道:“可以,咱们已经很久没造这种大船了,也缺少熟练的小工。”

“这四艘船是给大家练手用的,也是为了锻炼小工。”

“现在人员已经磨合好,接下来速度就快了。”

朱雄英点点头,又指着对面的船问道:“那些是新式战船吗?”

宁吉忠敬佩的道:“是的,都是新式战船……”

“真不知道这是哪位大匠的手笔,按照他的设计思路,新式海船抗风浪能力倍增,深海航行也可保无恙。”

“真想拜访一下,亲自向他请教造船技艺。”

朱雄英笑道:“想拜访他还不简单,那新式海船就是我身边这位陈伴读设计的。”

“啊?”宁吉忠非常惊讶,将信将疑的道:“这……这……陈伴读懂造船?”

陈景恪摇摇头,说道:“我不懂造船,但我懂学问。”

“根据我所学,推测什么样的船抵抗风浪能力更强,然后将想法告诉伱们。”

“你们再根据这些想法,建造出新式海船……”

“所以,这些船是我们共同研制而成,非我一人之功。”

宁吉忠嘴巴张了又张,最终化为苦笑:

“是啊,我们吃亏就吃亏在不懂学问,只能靠老祖宗留下来的手艺造船。”

“不懂其中的原理,很难设计出新的船型。”

陈景恪点点头,何止是造船业,可以说中国古代的百工技艺普遍都是这种情况。

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祖上传下来的手艺,就照着做。

改良全靠偶然出现的天才,或者某人灵光一现。

五千料的大船,其实是宋朝时期的技术。

元朝继承,然后再传承到明朝,依然没有太大的进步。

接下来,朱雄英先后登上宝船和新式战船,参观一下内部情况。

他发现新式战船上,留有很多小门,就问道:

“这是做什么的?”

宁吉忠介绍道:“这是给火炮留的口子……”

陈景恪惊讶的道:“火炮,现在火炮已经上船了?”

宁吉忠笑道:“陈伴读哪里的话,火炮早就上船了。”

“当年陛下率领水师攻打伪帝陈友谅,很多船上就装有火炮。”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