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58章 皇权不下县?(2 / 2)

加入书签

几次叮嘱陈景恪,一定要想办法帮帮永昌侯。

“以蓝玉对子嗣的重视,若他真能生出儿子,必视伱为大恩人。”

陈景恪打趣的道:“他的大恩人应该是太孙才对,毕竟太孙可是用国运龙气,替他挡了天谴的。”

提起那一番操作,朱雄英也很是得意。

当时他并未多想,下意识就说出了那番话。

现在想想,确实是神来之笔。

看着得意洋洋的二人,朱元璋心中非常的欣慰。

才这么大,就能联手将蓝玉这样的悍将,耍的团团转,大明后继有人啊。

尤其是两人的关系,更是让他满意。

这不禁让他想起了徐达和常遇春。

徐达有帅才识进退,能明了自己的心意。

很多时候俩人只需要一个眼神,就能明白对方的意思。

这也是他最信任徐达的原因。

这种信任包含两方面,一是忠心,二是能力。

相信他不会背叛自己,更相信他出手没有办不成的事情。

常遇春则是他最喜欢的部下。

胸怀大志,性情直爽,不改初心。

很多人功成名就之后,往往会变的比较惜身。

唯有常遇春,即便身居高位,依然每战身先士卒冲锋陷阵。

而且也同样不争不抢,很少惹事。

说起来,两人相识的过程也算是一件趣事。

常遇春带着老婆、小舅子蓝玉来投,朱元璋一看这货拖家带口,就觉得他造反的态度不端正。

造反是将脑袋别在裤腰带上的买卖,你应该将老婆和小舅子安排好再来。

现在一看就知道,是为了混口饭吃才来的。

再加上之前常遇春是当土匪的,就更看不上了。

这种人,俺老朱不要。

常遇春也不是一般人,你不要都不行,我非跟着你不可。

就死乞白赖的跟在朱元璋后面。

老朱也是第一次碰到这种狗皮膏药。

撵又撵不走,说了也不听,杀了又怕乱了人心。

那是真无奈。

没多久朱元璋发动渡江战役,在攻打采石矶的时候,被守备森严的元军数次击退。

这时常遇春驾驶一艘小船冲入敌阵,以一己之力站稳脚跟,为后续大军登陆创造了条件。

老朱将这一切都看在眼里,顿时就知道自己看走眼了。

于是常遇春成功入伙。

而这一番误会,反而让两人的关系增进更快。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