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38章 突如其来的迁都话题(加更求月票)(1 / 2)

加入书签

看完吴愿的密信,陈景恪终于知道是怎么回事儿了。

但这个结果,真的让他有点不知道说什么好。

朱标竟然被朱樉给气出高血压来了?

这事儿说出去谁信?

可还有个问题他想不通,朱标绝不是个拿别人错误,来惩罚自己的人。

即便那个人是他的亲兄弟。

为何会为了朱樉的事情,生这么大的气?

朱元璋叹道:“之前我几次想将朱樉召回应天严惩,标儿不知他的罪行,出于兄弟情义劝说于我。”

“我也有侥幸心理,就顺水推舟收回了命令。”

“这次标儿去陕西,亲眼目睹了他的暴行,因此自责……”

陈景恪懂了,朱标气的不只是朱樉,更多的是他自己。

看信里所言,他应该还觉得自己亏欠陕西百姓,因此内疚。

所以废寝忘食的工作,几乎是事必躬亲,操的心比诸葛丞相还多。

长时间处在气愤和内疚之中,难怪会得高血压。

这还真是……让人一时间不知道说什么好。

但高血压,说重也不重,说轻也不轻。

治疗的方法更多在于养,核心就六个字:

少操心,多休息。

这对普通人来说不难做到。

可对于太子或者皇帝来说,几乎不可能。

想想李世民和李治父子俩就知道了。

年轻的时候还好,年龄稍微大一点就不行了。

陈景恪看了看朱元璋,心下很是同情。

历史已经改变,本以为这辈子他能少操点心,现在看来是没戏了。

又看了看朱雄英,这小子运气是真好。

朱标才二十八岁,如果不得这个病,至少还能干三四十年。

也就是说,朱雄英要当至少三十年的太孙太子,等到四十岁才有机会登基。

现在情况不一样了。

以朱标的性格,在确定自己身体不行的情况下,大概率会直接退位。

就算不退位,也会让朱雄英监国。

如此一来,朱雄英至少可以提前十年,掌握国家大权。

最是年富力强的时候。

这运气,是真踏马的好啊。

朱元璋、马皇后和朱雄英三人,此时都在关心朱标的身体情况,并没有想到这些。

更不知道,陈景恪竟然能想的那么远。

马皇后最先问道:“景恪,你去一趟长安吧,只有你去了我才能安心。”

朱元璋也说道:“是啊,医术方面咱只相信你。有伱在标儿身边,咱才能放心。”

陈景恪很是意外,竟然不是让朱标回来?

都这种情况了,还不回来养病?

就算朱标想弥补自己心里的内疚,三四个月的时间也足够了吧?

那边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朱元璋迟疑了一下,说道:“告诉你也无妨,太子在那边除了替朱樉善后,还有个更重要的事情。”

“实地考察关中详情,为迁都做准备?”

“迁都?”陈景恪和朱雄英同时惊呼道。

马皇后表情不变,显然是早就知道了此事。

朱雄英连忙问道:“应天不是挺好的吗?为何要迁都?”

朱元璋说道:“应天城偏安南方,非长久之计。”

见朱雄英还是疑惑,就解释道:“应天城有长江天险,但也只有长江天险。”

“一旦江防被破,应天就会暴露在敌人的攻击之下。”

“且长江在守护应天的同时,也会束缚住人心。”

“让人变得保守不思进取,一旦北方有变,恐怕会重演南宋旧事。”

朱雄英半懂不懂,他倒是明白朱元璋是什么意思了。

但还有些无法理解,为什么会变成那个样子。

只是国都换个地方,就能有这么大的改变?

陈景恪先是惊讶,然后露出若有所思之色。

他自然知道京师迁往北方的必要性,也知道前世朱棣这么做了。

却不知道,朱元璋竟然也有这样的想法。

事实上是他孤陋寡闻了,朱元璋从登基之日开始,就有迁都的心思。

最早想将京师放在开封,实地考察之后觉得四战之地无险可守,就放弃了。

洪武二年,又想迁都凤阳,还派人修建皇宫。

但也因为种种原因,放弃了这个想法。

洪武十一年,派人考察长安、洛阳、北平等地。

一番衡量,朱元璋最满意的其实还是长安。

别的不说,八百里关中平原,潼关天险。

孕育了秦汉隋唐四大帝国,实在没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