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27章 三全其美(2 / 2)

加入书签

能活命,惨呐……”

“都是那群治水的狗官害的,幸好皇上圣明,发现了这个问题,否则不知道还要有多少人受害。”

有了真实的案例,大家的感触更深了。

然而让大家没想到的是,有人却从这番诉苦的话里,看出了别的东西。

“哎,你们江淮的救济粮,都是从我们南方人的碗里取走的啊。”

“你们受灾,我们南方人也跟着受罪。”

本来嘛,受罪的又不是我。

南方人是带着看热闹的心态,来看待此事的。

乍听此言,心里一阵痛楚。

那可是我们辛辛苦苦种出来的粮食,自己都舍不得吃,被拉走救济北方人。

不行,必须要请命。

让朝廷将淮水治理好,这样我们南方就能少出一点粮。

然后,压力就来到了朝廷这里,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百官都倍感压力巨大。

本来南北方的百姓,诉求是一致的,就是解决黄河问题。

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舆论又开始转变方向。

南方人开始抱怨,为了北方我们付出太多,那种穷地方要来干啥。

北方人也不满了,你们的祖上也是从北方迁过来的,现在数典忘祖啊。

南方人回怼:事实证明,我们的祖先来南方是对的,北方就是多余的。

北方人再次反驳:当年北方富裕的时候,可没少出钱出人开拓南方,你们忘恩负义啊。

况且,北方破败,是因为数百年战乱导致的。

一旦天下太平,用不了多少年,就能恢复昔日荣光。

南方人嗤笑:大明立国十六年,北方已经被打下来十年了,你们怎么还没恢复?

要不要再给你们一百年时间?不行就是不行。

时代变了,现在是南方人的天下,懂不懂。

北方人被怼的哑口无言,因为这是事实。

不甘心的他们,开始寻找反击的办法。

这种争论最热闹的地方,就是国子监。

学生嘛,精力充沛,又比较闲,读了几本书就喜欢指点江山。

为打嘴仗贡献了最多的口水。

而这群学生,家庭背景都比较深,他们的观点能影响到许多人。

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参与了进来。

就在北方人被怼的张不开嘴的时候,不知道从哪出现了一个观点:

“北方经济迟迟无法恢复,那是因为少了黄河。”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