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65章 刘氏落子(1 / 3)

加入书签

将远行,陆氏也带着瀛姝回了一趟娘家。陆靖有些拿不准怎么对待瀛姝这外孙女了——搁从前,也就是在午饭时见一见,可现在瀛姝却有官职,且还担任着一国副使的差事,他作为大中正,仿佛不应该只把瀛姝当成家眷,可正儿八经地跟一个黄毛丫头谈论国事公事吧,陆靖又觉浑身不自在。陆氏迳直把瀛姝带去了外宅,依然只打发王岛去见父兄。陆靖见到只有王岛和长子来茶室里,松了口气。却偏要提起瀛姝被封官职的事:“陛下突然授令封帝休为尚书郎,这……是不符仕选规制的,朝廷任官,需以乡品为基准,可从来没有哪个女子有资格参加品评。”王岛对陆靖这位岳丈,有点不那么敬重。他记仇,特别记得七年前临沂王氏遇挫时,岳丈居然逼迫妻子跟他和离的“旧恨”,也没忘了去年他要赶在大选前把瀛姝定给裴瑜时,岳丈居然特意把他和妻子叫来,拐弯抹脚提醒他不能违逆圣意,此时“旧恨”“新仇”一起涌上心头,就板着脸:“岛现今只挂着个空衔,没领实事,不知道朝堂上的奏事规程,不过岛还记得,过去也没有任命过女子为使臣,这回建交事宜,经中正官定品授职的朝堂官员,可没有谁能说服北汉变议,自荐为使臣的吧”陆靖被噎住了。男人们的话题有些不愉快,女眷们这边却是和和乐乐的,陆老太君一手拉着瀛姝,一手拉着陆婉,边叹边笑:“婉儿是姐姐,帝休是妹妹,你们两个女孩儿啊,打小就要好,一前一后的竟都要出远门,只是婉儿这回嫁去襄阳,回趟建康就不容易了,帝休虽去得更远些,最多半载也就回来了。”“就是姐姐的婚礼,阿姝已经启程了。”陆妍不无遗憾:“要是阿姝在就好了,姐姐施妆时有阿姝出主意,保管能让姐夫目瞪口呆,惊艳不已。”陆婉的脸就红了,垂着头。周氏听着婆母把陆婉出嫁和瀛姝出使相提并论,且还觉得瀛姝比陆婉更幸运,就担心小姑听着刺耳,赶紧转圜:“婉儿往襄阳,只需要行水路,便利得多,帝休这回出使,到了汉中可还得行栈道穿过秦岭呢,我们只知道蜀道险,但究竟怎么个险法却不得知,总之帝休这回是辛苦了,好在陛下正式任命了你为副使,正正经经的尚书郎官衔,又有五殿下一路护侍,我把这些详情说给了太君听,太君才不担心了。”又跟陆婉道:“你们几个孩子也别围在这里了,今日应该多说些体己话。”瀛姝领会了舅母的善意,就拉着陆婉:“我要去婉姐姐的闺房,我今日还备了添妆礼的呢。”周氏看了一眼妯娌,陆家的二女君就会意了,说起件家务事,引开了婆母的注意,周氏就挽着陆氏略走远了些,还故意压低了声儿:“阿家身体康健,就是清醒一阵糊涂一阵的,家里的人,也不会拿外头的事让她老人家平添烦忧,阿家并不知晓帝休这趟行程的风险。”“母亲她,是越发不记事了么”“前一段儿,还忘了帝休已然入宫,一直冲我们念叨怎么帝休不来看望她了,不过不记事也有不记事的好处,不至于总想起舅父家中的憾事来,心中悲痛。”陆氏的嫡亲舅父和表兄双双战亡,陆母每当想起兄长和侄儿,都会悲伤垂泪,倒是这两年,忘性大了,意识中还以为兄长平安,好好镇守在徐州。“舅母的眼疾也不知有无好转。”陆氏询问道。“前些日,收到了徐州送来的书信,舅母的眼疾况怕是难好了,不过有表嫂及几位娣妇的用心照顾,身体比前些年是大有好转了,又有一件喜事,仪儿去年除服,终于完婚,仪儿媳妇上个月产下一子,舅母有了曾孙儿,如今徐州军营的事务,是二表兄管执,陛下还没有忘记大表兄为国捐躯的功劳,决定调仪儿来建康,选入宫卫,授羽林中卫一职,虽然仪儿媳妇暂时还不能来建康,明年待他们的长子满了周岁,也势必会来和仪儿团聚了。翁父也觉得这是件好事,已经张罗着把澄宁院收拾布置出来,让仪儿就住在我们家里,仪儿小的时候,在咱们家学读过几年书,阿家知道仪儿这回要来家里长住,开心得很,还亲自去澄宁院转悠了一趟,察看有没有疏漏的地方,并没有想起来舅父和大表兄已经不在人世了,今天没提起这桩喜事来,估计连仪儿不日将来建康的事又忘记了。”陆氏心里也觉得欢喜。她的舅父徐州公俞琼,在四年前抵御北赵攻夺徐州一战中,与嫡长子俞坤双双阵亡,不过徐州俞氏一族,最终还是等到了援兵,保得徐州不曾失守,俞仪是俞坤的嫡长子,虽然现在年岁尚轻,不能承担镇守徐州的重任,可羽林中卫却是护侍天子安危的亲卫,羽林中卫从来都是由勋贵出身,以及深获天子信任的子弟担任,俞仪获得此一职衔,对于徐州俞来说当然是件好事。不过更让陆氏开心的,却另有原因:“我还不曾见过仪儿媳妇呢,只知道她是徐州严家的闺秀,就连仪儿,我也是许久不曾见过了。”四年前,临沂王氏一族已经势颓,与徐州俞也并非直接的姻亲关系,临沂王的家眷不便前往徐州吊唁,陆氏过去却也把俞仪当成自家子侄一般怜爱,听说俞仪已为人父,而且再等一载,就能见到俞仪的妻小了,心里当然是欢喜的。瀛姝被陆妍直接拉去了陆婉的闺房,现在正欣赏着陆婉的嫁衣,大豫的婚服色式多样,但最传统的仍是玄衣纁染,而陆婉的嫁衣,是在玄衣上绣了银凤纹,在传统的基础上做了改变,瀛姝拍了下巴掌:“巧不巧,正好配上了我这一双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