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17章 有大事相求(2 / 3)

加入书签

我断定,恐怕姜高帆会把主意打在神元殿君身上。”

瀛姝心中一沉:“难不成姜漠会提出由殿君和亲”

“西豫灭国,虽不少世族被迫南渡,但仍有不及脱身或者另怀企图者,如巩详禄之辈甘愿投敌,而北赵那位轩皇后,其实并非神宗后裔,如今天下皆知神元殿君方为真正的神宗后裔,如果殿君到了长安,姜泰才有望凭殿君乃神宗之后的旗号,争取无奈受制于北赵、北齐、北辽等蛮部的汉臣、遗民投奔北汉,助其组建水军南伐。”

“陛下必然不会允同。”

“如果是和亲,父皇才有借口回绝,但这应当被姜高帆料中,姜高帆肯定还有别的借口促成让殿君使汉,而其实我心中有个构想,将计就计,借机夺得汉中!”

瀛姝愕然。

“汉中为北汉辖制,对巴蜀使终是甚大的威胁,可要夺得汉中,必先攻克连珠山,北汉现于连珠山中屯有重兵,甚难攻克,我的计策是,先送殿君使北汉,令姜泰以为诡计得逞,对我朝失去提防心,另外,调动我朝在北赵的谍间,游说赵王以救护神宗后裔的名义,彻底毁背六部之盟,强攻潼关图取长安,姜泰为拒北赵,必然会调动连珠山的兵力驰援,到时,就是我们出巴蜀,夺取汉中的绝佳时机!”

瀛姝看向司空月狐。

“我会想方设法先保殿君平安,其实在北汉宫廷,我已经渗入了几名谍间,我担保,不会将殿君作为弃子,可殿君……机谋不足,因此,此计需要中女史与殿君一同涉险。”

“我若是拒绝呢”

“那必难保证殿君安全,此计只能放弃,因此不先说服中女史,我不会向父皇建议。”

心宿君殿下还怪君子的。

瀛姝低头思量了一阵:“我倒是信得过殿下的战略布局,夺得汉中后,是否就有望进攻长安”

“没错。”司空月狐并不诧异瀛姝能理解他的军事意图:“若不夺汉中,则难以北进,现大豫的军力,还难以和北赵的战力对抗,可如果夺得长安,至少能分担襄阳的压力,多一条攻赵的途迳。

汉中与长安隔着秦岭,虽有栈道相连,不过行军极其险峻,不过夺得汉中后,我朝便能再图陇右,出祁山,沿渭水直取长安,因此不管北汉、北赵一战胜负如何,至少夺取汉中对我朝均大为有益。”

“这件事毕竟关系到殿君的安危,我不能立时就下决断。”瀛姝大略懂得汉中的重要性,前生时北汉大军便是从汉中出征,意图攻夺巴蜀,一场战难迫在眉睫,陛下才不顾谏阻执意亲征,亲自坐镇剑门关,确保巴蜀不失于敌手,避免了荆襄等地两面受敌的危险。

如果这次司空月狐的战计得以成功,那么北汉就难成气候,不仅为巴蜀之地争得汉中这一屏障,而且还有望收复长安,这对于大豫而言当然是巨大的益处,彻改偏安江南苟延残喘的局面,陇右有广袤的牧场,而长安在手,只要兵出函谷关,就能对洛阳构成威胁。

瀛姝毕竟曾为执政的太后,为了社稷国祚殚精竭虑,她能够明白这一天赐良机对于大豫的兴衰具备的重要性,她其实已经被司空月狐说动心了。

可是她不能代替殿君做任何决定。

先入敌腹,攸关生死,这样的重担实在太艰巨了。

“我可以容中女史几日,不过此计若要确保成功,还必须先屯兵蜀州,如今蜀州部为贺执掌控,我还得运筹着先将蜀州部由中军收回。贺执当然不会妥让,因此,还有一件事需要中女史配合。

我大略知道潘持事案牵连出了殷才人,且这件事不仅和贺夫人有关,甚至和乔修华也有干系,我运筹着借机逼得贺遨、贺执妥让,不过我要知道更详细的内情,这件事,也只能先向中女史打听。”

其实司空月狐完全可以将他的全盘计划告诉陛下,陛下自然不会隐瞒殷才人事案的内情,但那样一来,瀛姝就可能没有拒绝涉险的余地了。

瀛姝只稍作犹豫,就压低声把殷才人事案的关键点说了一遍。

不过她并没有牵出陈扇仙和南次,只讲道这件事现由太子经办,在她看来,司空月狐其实什么都不用做,太子自然会借机坐实贺夫人及司空月乌的罪行。

“这可就难办了。”司空月狐略蹙着眉头:“太子兄如果真察明了此案,父皇必然会降罪贺夫人及二兄,可这件事案又必然和贺执无关,牵连不上他,二兄失势,江东贺更不能妥让了。”

“殿下是在提醒我,让我考虑的时间不充裕了。”

“我只是在想,殷才人到底是否被贺夫人毒杀。”司空月狐显得十分大度,半点都不介意瀛姝的针对,他的手指轻击着栅栏,竟应合着浆声,灯火下他的侧脸略泛着暖意,似乎大有别于往日的冷淡:“殷才人跟二兄是情投意合,便不会检举二兄,就算有了身孕,不得已才告诉贺夫人这桩丑行,贺夫人只要想办法隐瞒殷才人小产之事,又何必铤而走险杀人灭口贺夫人从何判断医官势必难以查明殷才人是被毒杀,也根本不能判断医官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