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18章 倭寇和殿试(1 / 2)

加入书签

李家岩这伙倭寇的动向,自然瞒不过南京城里的韩赞周和徐弘基等人。

时间来到晚上,守备厅内却是灯火通明。

刘廷元脚步匆匆的来到了守备厅的正堂。

“公公,公爷。”

“刚刚斥候来报,倭寇已经转向东南。”

刘廷元话音一落,韩赞周和徐弘基两人皆是站了起来。

两人齐齐来到一幅舆图前。

徐弘基的手指从南京城的西南方向,沿着东南一一划过,最后停在粟水那地方。

“公公,这伙倭寇是想逃。”

徐弘基语气极为坚定的说道。

韩赞周认真的看过南京周围的舆图后,也是缓缓点头道:“不错,这伙倭寇的下一个目的地很有可能就是粟水。”

“公公,梅指挥使求见。”

就在此时, 一名侍卫进来禀报道。

“让他进来。”

韩赞周转身吩咐了一句。

稍顷,一身甲胄的梅春,就风风火火的走了进来。

“公公,国公,部堂大人。”

梅春对三人拱手施礼道。

“梅指挥使,你不在城外护卫孝陵,进城做什么?”

刘廷元第一个开口问道。

“部堂大人,下官派出的斥候来报,倭寇已经南下,宁波水师的俞提督已经抵达南京城外。”

“俞咨皋来了?”

韩赞周开口问道。

“据斥候来报,俞提督距离南京已经不足三十里。”

梅春继续道。

“命人传讯俞咨皋,命其全力追击倭寇!”

韩赞周当即出声命令道。

梅春再次拱手道:“公公,俞提督的人马大部分都是步卒,想要追上有大量马匹的倭寇,恐是力有未逮,下官想要率领麾下骑兵,追击倭寇,请公公允准。”

梅春的话音一落,韩赞周的眉头就皱了起来。

孝陵卫的职责特殊,如果梅春带领人离开,那孝陵那边……?

韩赞周转头看向徐弘基。

后者略一沉吟,对韩赞周点头道:“公公,如果只是一个千户所的话,倒是可以试试。”

韩赞周看了眼梅春,点头道:“梅指挥使既然主动请战,咱家自然不能阻拦。”

“你的请求,咱家准了!”

“多谢公公,多谢国公。”

梅春闻言,顿时大喜过望。

徐弘基面色严肃的开口补充道:“梅指挥使,如果势必可为,只需拖住倭寇就行,等待俞咨皋的宁波水师抵达。”

梅春闻言,心下有些不高兴,但还是拱手道:“下官遵命。”

等梅春离开后,韩赞周等人也是齐齐松了口气。

只要倭寇不对南京造成威胁,那事态就还在可控范围之内。

如果一旦南京出事,那一定会震动整个大明。

届时,自己这些人一定会被朝廷问罪。

现在倭寇远离南京,无论是韩赞周,还是徐弘基,或者是刘廷元,都可以轻松一下了。

现在要做的,就是将这些倭寇尽数剿灭。

俞咨皋那边也很快就接到了消息。

得知倭寇转道南下,他也没有继续前往南京,而是紧随其后,马不停蹄的追了上去。

在追击的路途中,俞咨皋一连下了数道军令,命令太湖周边诸府县严加防备。

他倒是不指望这些府县可以拦住倭寇,只要你们不要被倭寇攻破城池就好。

再说梅春这边,在得到韩赞周的允准后,孝陵卫前军千户所,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了集结。

将孝陵卫的防务交给指挥同知萧运,梅春带着麾下一千余人,向着东南方向疾驰而去。

……

京城,紫禁城。

朱由检一大早,就被王承恩给唤醒了。

今天是殿试的日子,朱由检这位大明皇帝,自然需要亲临。

在一众贡生的山呼声中,朱由检坐到了御座上。

目光扫过下方跪拜的贡生们,心中生出一股期盼之意。

来自后世的他,自然知道人才的重要性。

如果这些人中有桂萼、张璁、张居正一样的人才,那他不就捞着了吗?

朱由检深吸一口气,缓缓开口,声音在空旷的大殿中回荡:“今日殿试,乃国家选拔人才之大典。”

“尔等将来都是要为官一方的,当以朝廷为重,望尔等不负朕望,不负百姓所托。”

随着朱由检的话音落下,殿内的贡生们齐声高呼:“学生等谨遵陛下教诲!”

朱由检微微颔首,对温体仁使了个眼色,后者会意,宣布殿试正式开始。

前文就说过,这次的殿试,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