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6章 精神食粮(1 / 2)

加入书签

第16章精神食粮

吹着空调,盖着空调被,周游舒服的实在不想起来。

躺在自己的家里,自己的床上,没有人催,没有人找,一觉睡到自然醒。

有时候想想,这样的人生,我配拥有吗?

啪,周游给了自己一巴掌,有福不会享,这是被社会洗脑的后遗症吗?自己还给自己洗脑了,不享福,难道还去吃苦吗?

清醒后,刷牙洗脸,去楼下找早点,坐着慢慢悠悠的吃个早餐。一根炸的焦黄的油条,一个茶叶蛋,一碗八宝粥,再搞个小碟子,加点免费的小菜。

看着周围人要么打包,要么坐在那里,紧赶慢赶的吃饭。

周游心中浮现一首歌的名字:我们不一样。

现在是8月中旬。对学生和老师来说就是暑假。对打工人来说这是正常的,要上班的一个月份。

以前自己身处其中,现在以旁观者的身份,看周边的人。感悟刚加深刻,一首郝云的《活着》送给社畜:

每天站在高楼上

看着地上的小蚂蚁

他们的头很大

他们的腿很细

他们拿着苹果手机

他们穿着耐克阿迪

上班就要迟到了

他们很着急

法家也是重点,治国号称外儒内法,也是根本书籍之一。

内容博大精深,涉猎深广,多是古典文学,里面作者的读书心得,有其他经典的读书感悟及读书方法。

虽然他什么都没说

但我知道他很难过

我悄悄的许下愿望

带他去蒙古国

慌慌张张

匆匆忙忙

为何生活总是这样

难道说

60岁以后再去寻找

功名利禄不过是人生的点缀,不是人生的本质。

这么多书确实不便宜,快小5000了。

可长得真好看

其实我也常跟自己说

人要学会知足而常乐

多少少年读书梦,都被现实一点点的抹去。

我那可怜的吉普车

等到大了自己买房了,看着自己那狭小的房屋面积,却又舍不得腾出一间书房。。。

现代人几乎不存在饿死,可为什么比古代人还忙?

周游始终想不通这个问题,或者他想通了,不敢说出来。

先把自己以前看过的书,反复要看的书,都买过来。

可万事都一笑而过

还有什么意思呢

卑微的打工人,出卖自己劳动力,换来衣食住行。

我喜欢的好多东西还是买不起

四书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爽,看着这么多书即将到来,周游就忍不住一阵喜悦。

买书如山崩,读书如抽丝。

过的很压抑

自由的人生,才是庄子选择的人生。

周游不止一次的想过,当自己有足够的空间和金钱买书的时候,他会买什么书?现在到了他实现自己愿望的时候了。

生活总是麻烦不断

到现在我还没习惯

都说钱是王八蛋

毛泽东选集,是思考的精华,也是思想的凝练。现在很多书说什么富人思维、穷人思维,不过是夸大其词,吸引人的眼球罢了。

这些书能流传几千年,并不仅仅是社会统治的工具,更是中国精神文明的源泉,我们的一言一行,我们的人生准则,我们的社会运转,都在这些书里。

以前人仅仅为了一日三餐而忙,农耕时代所得食物不多,只够吃饱肚子而已。

历朝历代,像毛爷爷这样出身的人少之又少,也就明太祖朱元璋可以与之媲美。

作为一名图书馆专业的学生,始终相信,在图书馆工作的时候,毛爷爷肯定是开心的,书籍能给人力量,能给人宽慰。

五经即《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还有最重要的一本毛泽东选集。

他在这个城市里

老子道德经也要买。

我想要的自由

一年一年飞逝而去

还是那一点点小积蓄

周游带着这些问题和思考回到了自己的房,看着空荡荡的书房,内心充满了愧疚,作为一个爱读书的人,让书房空着,让书柜空着,是对自己极大的侮辱。

物质不丰富的时候,能吃饱喝足就是幸福,现在天天都可以吃饱喝好。

后面很多人的书,要么是别人代笔,要么是虚空编造,要么王婆卖瓜。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书最终也将沦为笑柄,被丢进垃圾堆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