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一百二十六章 玉液琼浆,天山雪盐(1 / 1)

加入书签

“我想把这些蒸馏酒和精盐分为两部分,分出一万坛蒸馏酒和五十万两斤精盐,交给苏双、张世平带到草原,跟胡人做生意。”

“剩下的两千零四十七坛蒸馏酒,和两万八千六百两精盐,也就是这些东西的零头,由你们派人卖到洛阳。”

那日秦锋大婚,在府内宴请麾下重要心腹,甄逸也在场。

他自然看到苏双、张世平投靠秦锋,并知道蒸馏酒、精盐要是卖到胡人,有多暴利。

但那终究不是长远之计,要是胡人南下劫掠边疆,引发战乱,那么苏双、张世平的生意就没办法做下去。

最为稳妥,风险最小的,只有在中原建立起知名度,才能长久的卖下去。

关键,秦锋拨的量太少了,仅仅是那些东西的零头,压根不足以用来提高名气。

甄逸拱手,问:“主公,咱们在中原的投入是不是太少了?这样很难把蒸馏酒,和精盐的知名度打出去。”

“不。”秦锋笑着,卖个关子,“我这样做才能更好的打出知名度。”

“请主公赐教。”甄逸满脸诚恳,一副求知若渴的样子。

“古话说物以稀为贵,在世家大族那里,往往最为常见,他们越看不上眼,他们买东西,通常只是看看能否彰显出他们的地位。”

“杜康酒真的有那么好喝嘛,我觉得并不是,只是他的名气足够大,产量足够少,能够满足那些世家大族的优越感,所以价格才被炒的那么高。”

“咱们的蒸馏酒在味道方面,甩出杜康酒一大截,再加上,我刻意减少产量,一定会得到世家大族的追捧,届时杜康酒的名气就能很快提升,精盐亦是同理。”

甄逸听后恍然大悟,打心底里佩服起秦锋的经商头脑。

真没想到,自家主公打仗那么厉害,处理政务还那么厉害,就连甄逸引以为豪的经商,也被打击的体无完肤。

“主公您若是从商,恐怕一百个甄家捆一块,也不是您的对手。”甄逸衷心地佩服道。

那是自然!

秦锋脑中,可是有着后世两千年的金融手段,外加系统给的各种制作方法,想成为大汉首富,简直是分分钟钟的事。

等以后领地再大些,秦锋就把金本位的概念拿出来,制作成钱币,直接奠定在经济上的主导地位。

至于金本位的弊端,秦锋压根不怕别人看出来,毕竟他要是缺黄金了,随便开一百个盲盒就能出来几千斤黄金,提前立于不败之地。

很快,张世平、苏双被秦锋喊来。

二人得知,他们即将要拿着绝大部分蒸馏酒和精盐,到草原售卖,当即兴奋不已。

见他俩真么开心,秦锋摆摆手,提醒二人,“你们把卖出的钱,按四六分,分好账,再在那六成中分成三七,这七成全部用来换草原上的战马。”

也就是说,他们能拿到的,是四六分过后,六成里面的三成。

苏双、张世平在心中算账,发现并没有亏多少。

因为秦锋说的是所有收益,而不是单单是利润。

也就是说,他们不用再出蒸馏酒和精盐的成本。

两人能挣多少,全看他们能卖多少。

“甄逸。”秦锋转头对甄逸交代,“你派人去洛阳卖的蒸馏酒还有精盐,定价绝对不能低于杜康酒和皇盐,具体定多少你自己看着办,回来之后除去成本,收益按四六分账。”

甄逸点点头,暗暗记下。

他知道,刚才秦锋跟苏双、张世平讲的四六分,其中的四成,是给世家大族的分成。

去草原倒卖十分暴利,就算除去十倍成本,他们也能赚很多钱。

见众人都没有异议,秦锋沉思片刻,决定给蒸馏酒和精盐取个好听的名字,最起码,要好听过杜康酒和皇盐。

“以后不要再叫蒸馏酒和精盐了,改叫玉液琼浆、天山雪盐,这样好听,牌面也足。”

接着,秦锋写下调令。

让常山郡的张郃调三千人,保护苏双、张世平北上,再拨一千人,交给甄逸,让他安排保护去洛阳的商队。

次日。

杨彪带着随从,骑马进入冀州魏郡境内。

不久,他便惊奇地发现,这里跟经过的河内郡北部很不一样。

河内郡遭遇蝗灾,大片大片粟田,被啃食的半颗不剩。

按理来说,魏郡离河内郡发生蝗灾的地方很近。

按照蝗虫的飞行速度,就算冀州没有发生蝗灾,也会遭到破坏。

真相反,他沿途见到的每个百姓,脸上皆是喜气洋洋。

田里到处都是捆扎整齐的秸秆,还有些未来得及收割的粮草。

杨彪强压内心疑惑,赶到冀州治所邺城。

城门口,有秦锋安排接送杨彪的小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