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04章 除夕(2 / 3)

加入书签

问题就是手头拮据,这些银钱对其现在来说,可谓是雪中送炭。

他对秦刚的态度越发恭敬了许多。

童贯走后,秦湛带着胡衍闪身进来,原来他俩都在后面听着呢。

秦湛看了看秦刚说:“哎!十八叔,我真是有点看不懂你了!你说你,又是结交宗室,又是非常看重这个宦官。这读书人,都非常忌讳的事,你怎么就一件都不落呢?”

胡衍倒是先插嘴说:“我大哥一直就是这样的,他做的事情,开头都是看不懂,之后便是想不到,最后就是学不了!”

“你小子!”秦刚笑骂道,“现在学会帮人总结了嘛!不过,哪有衍哥说得这么高深。只不过这些人都对我们有用罢了。赵公子,可以帮我们更稳定地做生意、赚大钱,这位童阁长……”

两人看着他一边说着,一边走到大门口。

秦刚将眼光缓缓地转向了有点阴沉的天色,悠悠叹道:“他倒是可以时不时地提醒我,明天的局面将会有多残酷……”

“你越说我越听不懂了……”好在秦湛也已经习惯了这位十八叔时不时的胡言乱语,转而提醒道:“明日便是除夕,娘娘便让我今日待在这里,帮着十八叔把家里的事情准备好。明日一早,便接你和衍哥一起过去。”

“哦,那我也没什么要准备的。”

“大爷你是不管家务事不操心。”黄小个正好送了童贯回来,有点不乐意地埋怨,“过年了,事情好多。尤其大爷你这宅子又是第一年住,很多的规矩都是不能省的,我可是和刘三、李婶忙了有好几天了。你怎么着也应该过来看几眼,好知道我们的辛苦!”

秦刚便是知道,这不止只黄小个的意见,而是底下另两名佣人们的想法,只是借他之口说出来而已。他本人并没有什么架子,也甚是尊重大家的工作,听了后,有点不好意思,便叫上秦湛与胡衍,一起来看看家里的过年准备工作。

刘三此时正守在院中,和黄小个一起,恭恭敬敬地带着三位爷在宅子里都走了一遍。

早在五天前,他就与黄小个把家里上上下下、角角落落的地方都擦洗了一遍,这被称为“净庭户”。正像黄小个所说,这是是秦刚入住的第一个新年,各个地方的打扫尤为用心,在得到了秦刚的满口夸赞之后,黄小个的脸色才变得红润兴奋了起来。

而李婶今天的主要工作是在厨房里,需要蒸各式各样的馒头与糕点。这些东西,依照京城里的风俗,不同的种类、都会有不同的说法讲究。

看到秦刚等人到来,李婶便如数家珍地介绍,什么样的馒头会有什么样的寓意、什么样的糕点也有什么样的讲究。

等到今天它们都蒸好之后,便会分别在灶台、厅堂、门房各处,都堆成不同的塔状,民间统称为“堆元宝”。

一般的家庭,能堆出一堆就算不错了,而每一堆堆得越多、堆得越高,则意味着家境越富有、财产越兴旺。

当然,等过完了年,这些馒头、糕点便成了正月里的吃食,北方天寒地冻,足够放上很长时间,也不会浪费。

而今天秦湛过来时,又带了芝麻秸、松柏枝、门神符、红纸葫芦等等的过年专用之物,这些都是需要由秦刚这个正家主,带着佣人们进行非常正式的驱邪仪式。

一般这些仪式要在除夕这天进行,但除夕他们要去秦观家里过,所以便都提前到了今日。

按照秦湛的指点,秦观与胡衍先是在院子里点燃了松柏枝,然后在每一间的房门口都用松烟绕上一绕,意思便是“烧松盆妪岁”,具有驱鬼避邪的效果。

然后,便将芝麻秸杆插在家中主要的门窗檐台两旁,这是可以让各路小鬼都藏在这些秸竿之中,以确保家中来年的太太平平。

红纸葫芦有很多,一早便准备好了浆糊,将它们一一贴在门窗上,可以收瘟鬼,以确保全家人在来年里没病没灾。

最后便是贴门神符了。此时的门神符已经开始有在纸上印刷的,但是有钱人家还是会选用更加昂贵的桃木板刻制,一共会有两面,其中一面刻印着郁垒,它会挂在大门的右半边,还有一面刻印的是神荼,挂在大门的左半边。【注:郁垒神荼是汉族民间信奉的两位门神,而要到南宋时,才逐渐被秦琼、尉迟恭替代。】

许多大户人家的桃符做工讲究,但是用了一年之后,哪怕没有什么损坏,也会在除夕这一天更换成全新的。所以,王安石才会在著名的《元日》诗中写道: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刘三则是提前买回了一些爆竹和药傀儡,放在专门留出的一间空屋子。前者是指直接燃放爆炸的鞭炮,有单响、双响、连响之分,包括那种“响一声飞上天后再响一声”的二踢脚,都应有尽有。而后者则是指那些专门在夜间点燃后,可以喷射出各种颜色以及花样的烟花。

刘三把它们都分作了几堆,哪些是除夕夜要点燃的、哪些是正月初一早晨燃放的,还有初五、初八、十五等,都有不同的讲究。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