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18章 挣钱(1 / 2)

加入书签

八十年代初,火车是不允许私人货运的,汪队长和陆时只能托关系找人帮忙,还好,汪队长和火车站的人有交情。

他们好说歹说,又让出了一部分利益,人家才让他们把货运上去。

陆时跟着火车一起回去,汪队长开着他的汽车先一步离开了。

经过一个星期的奔波劳碌,陆时终于回到了魏榆市,早他一步回去的汪队长已经找好了库房,两个人悄悄地把电器都运了过去。

汪队长的身份不适合做买卖,所以销售的事情就交给了陆时。

陆时回去后只休息了一天,第二天一早,他就开始联系客户,然后把电视机和洗衣机一台台向外卖。

陆时的第一批客户就是街坊邻居,在一起住了多年,陆时了解他们的购买能力,果然,他一把消息撒出去,陈玉英就第一个找上门来了。

“维芳,听说你家那口子卖电视机?”

张维芳当然不能主动承认陆时做生意,毕竟她家还开着饭店,财不外露还是很必要的,而且现在政策不明,陆时哪敢光明正大地倒卖电器?

“哪有?他的饭店还忙不过来,他也是帮别人的忙。”

陈玉英笑了笑,有点心照不宣的味道:

“是吗?那一台电视多少钱?”

“黑白电视400,洗衣机800,和商场里的价格一样。”

陈玉英坐在这里和张维芳砍了大半天的价,嘴皮子都快磨破了,就想着能让对方给自己便宜一点,但张维芳却始终不松口。

毕竟这对外的价格都是统一规定好的,如果随随便便就给一个人降价,那其他人知道了肯定会觉得不公平,到时候引起什么矛盾可就麻烦了。

所以不管陈玉英怎么软磨硬泡,张维芳就是不肯让步,眼看着时间一分一秒过去,陈玉英心里也越发着急起来。

张维芳被她磨得没办法,就告诉她,如果一次性买两件可以便宜20块钱。

陈玉英一听就来了精神,能便宜一点是一点,反正她家两样电器都要买。

于是,陈玉英成了陆时的第一个客户,她买了一台电视机加一台洗衣机,把邻居们看得眼热。

陈玉英当着大家的面试用了一下洗衣机,现在的洗衣机还是单缸的,而且里面的桶是铁皮的,就算这样,大家都对洗衣机赞不绝口。

作为冬天还要用手洗衣服的女人,哪个不想要一台洗衣机?

接下来,洗衣机比电视机销售的很快,不到三天就卖光了。

这一次,除了给汪队长和火车站的分红,陆时净赚了8000块。

利益动人心,陆时也一样,他迫不及待地往跑了第二趟,这一次,他带回来更多的电器,除了电视机,洗衣机,他还带回家几台录音机和电冰箱。

本来以为这两样东西没人买,没想到陆时低估了人们的购买力,没几天,这些电器就销售一空了。

在这个炎热的夏季,陆时通过卖电器赚了五万块钱,有了钱,人也变得膨胀起来。

陆时甚至觉得自己很快就能成为有钱人,他还想着以后带老婆孩子去南方生活。

然而,与其他人不同的是,张维芳并没有这样的感受,她心中感到非常不安,因为这笔钱财来得如此之快。

她深深地明白,人们不能被眼前的利益所迷惑,而失去自己的本心和判断力,金钱虽然诱人,但它也可能让人迷失方向,忘记了真正重要的东西。

张维芳坚信,一个人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被短暂的财富冲昏头脑,她知道,只有通过努力工作和诚实守信,才能赢得长久的成功和内心的安宁。

安安去上学后,陆时就没有时间再往外跑了,他一度心里非常不甘,觉得这个饭店耽误他挣钱。

张维芳看着心思不宁的陆时,直接开诚布公地和他谈了一次:

“陆时,咱们的钱已经够多了,没必要天天只想着挣钱,而且倒卖电器严格来说也是一种投机倒把,我觉得政府不会继续允许这种事情发生的。”

陆时有点不相信张维芳的话,他觉得政策应该不会再变了,不过,为了不影响夫妻感情,他还是把这些心思放在了心里。

接下来的日子,陆时又偷偷地进了一批货,然后以最快的速度把货都清空了。

当他拿着一万块钱回来的时候,张维芳的脸上没有他预想的笑容,而且一片冰冷:

“陆时,我记得我说过,不希望你再干这个,我以为你答应了,没想到你是阳奉阴违啊!”

结婚十几年,陆时第一次看到张维芳翻脸,以前,就算两个人吵得再厉害,最多也就是冷战,从来没有过这种疾言厉色的时候。

陆时被张维芳的反应吓到了,他第一时间就选择了认错,虽然他的心里并没有觉得自己有多大的错。

张维芳也看出来陆时在敷衍她,这才是让她最生气的地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