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11章 冷暖自知(1 / 2)

加入书签

有了那一家人的前车之鉴,现在大家烧炉子的时候都会特别注意通风,而且会把炉子的铁盖子盖严实。

在这个时候,除了那些与政府相关联的部门以及少数几个特殊的单位之外,基本上没有人会去安装暖气片。

这种现象似乎让人感到有些奇怪,但背后却隐藏着一些复杂的原因,或许是因为成本高昂,或许是因为人们对传统取暖方式的依赖,又或者是其他一些因素的影响,使得暖气片在普通民众中的普及程度相对较低。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暖气片就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对于那些需要高效、稳定供暖的场所来说,暖气片依然是一种不可或缺的设备。

只是在大多数情况下,普通人可能并没有意识到它的重要性,或者认为它并非必需品罢了。

张维芳倒是想安装,可是她还得自己买锅炉烧,不光浪费煤还费力,一点都不划算。

天气越来越冷,饭店的生意也越来越好了,寒冷的冬季,饥肠辘辘之时,一碗热气腾腾的面条最能解饥寒。

面条里或裹着酸甜可口的西红柿鸡蛋卤,或伴着鲜香滑嫩的菌菇炒肉片,还有一些人喜欢吃本地特色酸菜炖粉条豆腐,每一种浇头都能给人不同的体验。

陆时准备等天气暖和的时候把门面扩大一下,现在饭店里只有七张长桌,很多吃饭的人都得排队等着。

还有一些条件好的人想吃炒菜,但是后厨就刘家华一个人,根本忙不过来,还好帮厨阿姨现在已经熟练了煮面的工作。

现在的面条主要是手切面和刀削面,其他的太费事,暂时不供应,而且只卖午餐和晚餐,也是为了让大家能休息好。

陆时是个大方的人,厨师的工资开到了五十五块钱一个月,帮厨和服务员都是40块钱,工资高,大家干活也很认真,饭店里也没有那些偷奸耍滑之人。

年底,陆时还给大家大了奖金,争取所有人都能安安稳稳地过个好年。

年底的时候,陆时拿着账本开始对账,看到5146元的结余,他才觉得这一年的辛苦没有白费。

陆时很高兴地把钱上交了,现在,除了饭店里每天的流动资金,他的零花钱也上涨到了20块。

陆时高兴地眉飞色舞,安安和虎子都觉得没眼看,自己挣了一年的钱刚到手还没捂热就上交了,也不知道他在高兴什么。

安安还在心里偷偷地想道,以后他一定要掌握经济大权。

虎子这次放假回来,个子又长高了一截,而且脸上也晒黑了很多,身上的气质也发生了变化,站在那里,英姿挺拔,不动如山,笔直如松。

他的眼神也变得更加锐利起来,少了一些以往的单纯和青涩。

张维芳不知道他这一年经历了什么,但是,看到儿子的成长,她的心里是高兴的,也是自豪的,但更多的还有一种担忧,她不知道虎子将来会分配到哪里工作。

张维仁这一年也是收获满满,过年的时候,他直接让司机开着车送他回了村。

村里人第一次看到轿车,大家都围着汽车转来转去,但是没人敢上手,都怕把这种高级的宝贝弄坏。

张维仁真正实现了光宗耀祖,他也成了双龙村最让大家钦佩的对象。

张家的门槛快被人给踏破了,每天都有络绎不绝的村民来攀关系,连大队长都来了好几趟。

与之相反的是,张维芳一家依旧是坐着火车回来的,大家对他们一家简直是视而不见,好像他们是透明人一样。

这种**裸的蔑视和强烈的反差,让张维芳一家四口的内心受到了严重的打击,尤其是陆时,他的落差感是最大的,那种挣到钱的快乐一下就没了。

他不怪别人,只怨自己没本事,才会让张维芳跟着她遭白眼,受冷落。

张维芳的心里也不好过,她自己无所谓,因为她自己过得怎么样自己心里非常清楚,她的日子比其他人都好多了。

但是,他们对自己男人和孩子的冷淡,她是看在眼里的,除了一直支持她的张维双一家,其他几个兄弟姐妹那爱搭不理的样子和似是而非的话语都让张维芳心寒。

大年初三,张维芳一家人就离开了,她已经想好了,以后没有大事,尽量不让陆时他们回来了,有些东西,她可以忍受,但是,他们不行。

张维芳要走,张九云和张巧纳也没有多留,老两口人很好,对子女都是疼爱的,但是,他们也更看重长子,尤其是有出息的长子。

张维保的老婆自从去年流产后,身体就一直不太好,所以过年的时候,她倒是没出什么幺蛾子。

不过,张维芳要走的时候她才嘟囔着问道:

“大姐,你今年是不是没有给公公婆婆养老钱?”

“呵呵”,张维芳真的被她气笑了,她冷笑着问道:

“我倒是不知道什么时候出嫁的闺女还要给养老钱,这是谁定的规矩?”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