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740 “张半城”带来的思考(2 / 2)

加入书签

收到过一口价,就只要一千个亿。

妈的……

一千个亿,我海岱省出两千亿行不行?

张浩南愿意卖的东西太多了,哪怕是“吾家农机”也同意卖,这事儿“沂水重工”的老总开会时候提过,盯上的可不是华东的省市政府及大国企,外资更是多如牛毛。

可惜至今谈判都开展不起来,政务院那里盯着呢。

“而且你们别忘了‘物流中心’‘仓储中心’还有码头、内河航运……这些都是平时老百姓感觉不深的地方。真要全部上秤,我估摸着就算不是‘张半城’,那也差不了多少。”

“有一说一,‘沙食系’的消费统计是真的漂亮,建康那边做的‘神森产业园’统计,消费支出按照区域人口对比,超了平均水平十几倍。光一个电动自行车保有量、家庭电脑保有量、家庭汽车保有量……根本没法比。如果神森是个行政区,可能比下面的县还要强一节。”

聊上了的几个高官语气颇为感慨,都是省会,建康这是真掏上了。

即便是追求“上市公司”数量,建康现在也不着急,随时可以慢慢等,每年都可以增加。

一个“紫金科技”,从供应链里拆供应商出来,都是可以运作上市的。

还有一些高技术含量公司,尤其是做特种设备的,像之前检测远光灯的设备,采购价多高都不算什么的,狠起来两三个月就回本了。

这种“小玩意儿”多得是,逆变器、控制器、电芯、电瓶封装、带透镜的大灯……

越琢磨也就越羡慕,聊着聊着,忽然有人提议道:“我看沂水市要把欢迎工作做到极致,尽可能地融入到整个华东经济体系中去。‘沙食系’对地方经济的带动,有三个显著特点,第一是运输成本上控制得极好,可能仅次于海运成本;第二科技含量高,对高科技软硬件的应用,哪怕只是开会,我想同志们也都体验过了;第三就是管理水平高,这个是最值得借鉴的,而且也不用怕别人攻击什么‘开历史倒车’,只要打着‘向沙食集团学习’的口号,也不怕苍蝇蚊子乱飞。”

“前年我们去两浙省考察,南运河的疏浚改造工程,可以说很成功。柯城的现状,也得到了极大的扭转,这里面固然有当地同志的不懈努力,但内河航运将柯城纳入沿江航运体系,这才是可圈可点的地方。”

“不错,现在柯城的水泥、河沙,运输成本并不会比淮西省的高太多,差价不大,在现在大规模基本建设的需求下,别说只有几块钱的差价,就是三四十块钱,项目要是赶进度,也不算什么的。”

“我们沿海的航运资源本身就很丰富,但问题在于没有办法将内陆地区跟沿海港口用低成本串联起来,基本还是依赖公路、铁路,跟长江没办法比。所以如果能开发内河航运能力,哪怕只有四级航道水平,也堪比一条高速公路。”

“沂水市在建国后的航运条件还是具备的,之后‘分沂入沭’,主要也是为了防洪,后来建国后十到二十年,陆续修建了几个水库之后,大规模洪涝危害也得到了控制,反而是通航能力因为工业用水而衰退。所以如果要恢复该地区的内河航运能力,不能孤立地看待这个问题,要将该地区的工业发展全盘纳入考量……”

很多工程思考,并不是现在凭空冒出来的,在“分沂入沭水道”建国后没几年建成之后,其实中央就考虑过如何让鲁南、鲁西南、鲁西,都通过现有的内河水运网,完全是接入长江水系。

只不过长期以来都有技术和资金上的焦虑,现在却仿佛来了一个类似两浙省南运河疏浚工程类似的机会。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