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45章 245百年难题他都会?(1 / 4)

加入书签

第章百年难题他都会?

王布犁很直接,直接的让这些商人们措手不及。

毕竟这位小爷的奏章是真的能直通陛下,绝不是诓骗他们这群人的。

况且诓骗他们有什么好处?

大家想要给王布犁送礼,人家都不要。

你想强送,那你真以为驸马爷的脸面是你一丁点礼物能摆平的?

有了席策的首先发言之后,众人便又热闹说起此事了。

因为大明目前的交通线路,是以南京为中心向四方伸延,水路南北有运河,东西有长江。

“我听闻江南水路更是密集,水网地带有水就可通舟楫,加以沿海可通海船,货物运输南来北往昼夜不息。”

王布犁看向坐在前头的几个大商人:

“你们在长期的商业运作当中,也积累了不少丰富的地理、交通知识,朝廷若是下令印刷商书,少不得你们提供一些实地经验,协助派出去工部主事作为参考啊。”

“驸马爷且安心,若是朝廷下令印刷商书,我等定然知无不言。”

他们也连连表态,这是一件绝佳的机会。

他们为了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必须重视自身素质和商人后裔的培养,重视商业道德的教育,王布犁提出来的建议,很对这些人的胃口。

他们也觉得修运河是需要大量银钱的。

“驸马爷真是句句说在我们心里了。”

有关江宁县监狱犯人的待遇想必伱们这些消息灵通之人也晓得,不义之财指定会让你们加倍吐出来,在京师守规矩做买卖,我是欢迎的,而且还会派人保护你们正常经营。”

王布犁想了想又开口道:“你们回去想一想,我的打算是按照商业经营兼水陆路程于一体的商书,最好便于携带,巴掌大小,装在身上翻看也合适。

这可是政治上的一大进步,按照先前的意思,陛下是看不上商人的。

我希望呐你们回去都整理一下自己被骗的经历,或者同相熟的商人收集一下,大家整理成册,也编纂成书籍。

京杭大运河目前是不稳定的,长江三角洲地带,地下水位高,开凿运河并不是一件难事,但是过了淮河以北,大运河就到了黄河流域。

王布犁并没有多说什么。

但现在大家产业变大了,更加会注重自己的名声。

王布犁的大饼一画,为首的豪商们,说不激动是假的。

不过好在只要守规矩,王布犁就能罩着你。

至少在中介的选取上,大家用不着担忧有人从中做恶了。

最重要的是王布犁这个驸马爷并没有看不起他们这些商人,反倒是光明正大的同他们交流,完全没什么盛气凌人的样子。

直到万历时期,潘季驯主持治理黄河和运河近三十年,使得数十年再无大患,他写的书籍直到清末还是治河的主导思想。

修运河?

这件事其实还得等朱棣上位后,才开始大规模的使用漕运的,但真正的大规模商运还是鞑清中叶才出现的。

“按照惯例,后记上也得把你们的名字都记录在册,叫用得此书之人,都晓得吃水不忘挖井人。”

黄河经过黄土高原后,携带大量流沙,不但把河床给填满了,而且还把一些地方变成淤泥。

席策也是感慨良多,他觉得江宁县只要有王布犁这个招牌在,怕是许多商人都愿意来这做买卖。

对于王布犁所提的江宁县监狱的待遇,他们自是门清。

“驸马爷,若是朝廷能够修缮一下京杭大运河的路线,我等北上或者朝廷运输粮食到北平,想必也是极为方便的。”

王布犁稍微思考了一下,吩咐蒋环把这件事画重点记上,然后开口道:

大运河北段是非常容易出问题的。

这件事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有治河能力的人才去现场勘察,没有个十年二十年的时间是不成的。

京师这个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就不是寻常地界能够比得过的。

他们纷纷表示自己守信用,而且还拿出一些钱财照顾家乡的老弱病残,以此来做善事的事情讲给驸马爷听。

目前而言是大明官府短时间内法完成的,我无法立即给你们反馈,此事需要延后。”

同时呢也要出一本有关商业道德和经商行为的规范,大家经商都要守规矩,做一个合格的商贾。

“是啊。”

这两年落在我手里的不法商贩呢,也有不少。

最让人揪心的是目前黄河已经经历过五次改道,最近一次是在洪武元年,而且现在也没有出现驯服黄河的水利专家出现。

王布犁的一番话倒是让在座商人也认同,江宁县对于商人的处理情况,确实比其余地方要强上许多。

“如今朝廷新立不足十年,外敌还在,目前短时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