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17章 217我是大玩家朱厚照(2 / 6)

加入书签

?”捕头钟牛上前行礼询问。

“今儿不想去。”

王布犁靠在椅子上,随意问着:“夜秦淮又上新节目了?”

“听说小公爷养了个戏班子,开始排练三国演义的故事了,挺受欢迎的。

小公爷还演起来了关二爷过五关斩六将来了,并且乐此不疲。”

“嘿?”

王布犁瞪大了眼睛,没成想李景隆还自己个扮演起关二爷来了。

果然这些不用为吃喝发愁的人,就能够随意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

“等我想想,回头去给他捧捧场。”

王布犁挥挥手,叫他们先歇息一会,甭总在街上溜达。

虽说明面上不能给大家放假,但是在县衙里窝着,也相当于变相放假了。

该歇着歇着。

天天那么拼命干活,老朱也会让你是应该的,并且俸禄还发那么多。

朱元璋带着太子再入仙境,看见一个少年天子,长得颇为白净和瘦弱。

他眉头再次皱起,怎么大明皇帝即位都很年轻的模样,一丁点都没有成年的样子。

这让朱元璋很是疑虑,难不成当了皇帝之后,大都是短命鬼。

因为老朱听过万历几十年的年号,大明一年换了三个皇帝。

但是这个年轻的正德皇帝倒是让朱元璋很是满意,因为他是嫡长子身份的皇太子继承皇位,实在是难得,这么多皇帝他可就听到这么一位继承皇帝的嫡长子。

朱标瞧着自己这位年轻的子孙,听着这些岁数不小臣子的建言。

这个年轻皇帝目前需要面对的是上一任皇帝遗留下来的三个难题。

第一,便是大明没有足够的收入;

第二,西北诸多卫所不能击退蒙古人;

第三,太监和文官们在应当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上有着不同意见。

尤其是第三点,太监竟然敢于站在皇帝身边出谋划策,着实是让朱元璋父子两个震惊。

朱元璋为了防备外戚和宦官已经立了很多规矩。

历史的教训使朱元璋深切地明白宦官和外戚对于政治的祸害。

他以汉朝、唐朝的祸乱都是宦官作的孽。

这种人在宫廷里是少不了的,只能做奴隶使唤,洒扫奔走。

人数不可过多,也不可用作耳目心腹。

做耳目,耳目坏。

做心腹,心腹病。

对付宦官的办法,要使之守法。

守法自然不会做坏事。

不要让他们有功劳,一有功劳就难于管束了。

内臣不许兼外朝的文武官衔,不许穿外朝官员的服装。

做内廷官不能过四品,每月领一石米,穿衣吃饭官家管。

尤其外朝各衙门不许和内官监有公文往来。

这几条规定着着针对着历史上所曾发生的弊端,结果朱元璋没想到太监们还如此猖狂,竟然敢左右皇帝的想法。

朱元璋气的拳头都变硬了。

老朱出身穷佃户,做过游方和尚,到处叫化,从军掌权后才和儒生接触,也主动学习,沾染上了几分书卷气,会谈古论今。

但其实老朱还是因为自己的出身低微有些不自信的,会有故作神奇的举动,利用和尚道士,给他整点“奇观”,从而巩固自己的皇座。

从朱元璋打陈友谅,出征前有道人当众说了什么话,果然应验,然后行军顺利,以及有着传言天上有二十八个星宿,轮流下凡做人主,洪武帝是星宿下凡。

如今不流通的洪武钱,乡下人很看重,孩子们佩在身上,以为可以辟邪。

朱元璋利用佛道两教搞神迹的事情,直到后来解缙上书,请老朱自信起来,你就是真命天子,用不着神仙来证明自己。

老朱认为被人发现了,也就不搞了,他对两派的兴趣突然大减,不在谈论这种事。

对于历史他极为喜欢,主要熟读书籍是为了从中找出王朝覆灭的问题。

从而避免大明也走上前潮旧路。

朱元璋也同朱标讨论过宦官,还从历史当中找出例子。

论内官则以为古代宦竖,管的是早晚当差打扫一些宫廷仆役事务。

从汉邓太后以女主临朝,用阉人做常侍等官,宦官才偷窃政权,作威作福开始一直到唐宋之类的。

现在这些太监们竟然也替他来处理国家大事,他则是自己跑出去玩。

当朱标听到正德皇帝对着跪在地上的八个太监说他不信任那些文官,就信任你们,好好给朕干的时候,是有些绷不住了。

这个思路是对的,但并不是让你这个党皇帝的把手中权力交给别人啊!

尤其是太监!

朱元璋本以为天启皇帝身边有个立皇帝已经很离谱了,没成想他的前辈竟然搞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