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14章 214谁要害我(1 / 4)

加入书签

第章谁要害我

夜更深了。

丞相胡惟庸锤着自己的腰,慢慢落后在人群当中出宫回家。

别看他比朱元璋年轻,可是长久高强度的工作,他感觉自己苍老的真是快,在床榻之上的表现也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了。

他真不知道朱元璋哪里来的那么大的精力。

尤其是胡惟庸知道自己还有左膀右臂协助他处理各种政务。

但报给朱元璋的奏章,可都是他自己一个人处理啊,甚至还要挑出来不少教导太子如何处理。

光是这份工作量,就不是寻常人日复一日能顶得住的!

如此多的工作量,胡惟庸也不是每个都细细看过去,还要抽出时间和精力把重点放在结党上。

就这,胡惟庸还时不时的感到力不从心,觉得手底下那些人有着各自的想法,时不时得敲打他们一二。

陈宁在一旁小声说着自己的猜测,大概就是太子从工部尚书的房间里出来,他们父子两个嘀咕了一会,便叫人全来开会的。

陈宁也没有多问,只是轻微点头。

“爹,朝廷的一项政策若是能够颁布下去,需要打的补丁却是越来越多啊!”

待到朱元璋躺在床榻之上,屏退周遭人后,直接开口道:

“罢了,还是打探一二赵兴胜的事吧。”胡惟庸小声的吩咐了一句。

朱元璋则是在宦官的服侍下,走向马皇后的宫殿。

胡惟庸听完之后,是有些不理解朱元璋与王布犁之间的相处模式。

当然了,这也让朱元璋发现王布犁他才是钻漏洞当中的佼佼者,否则凭什么他一眼就能看见许多规则之内的漏洞?

天子又是需要日常亲政,以决定和推动治理庶务的这一套制度的行政官员。

在活着的时候还要用力的束缚他治下的所有臣民。

若是缺失了这么一个环节,那必然要出现“平代”来代替皇帝行使这个权力。

难不成陛下又在暗中交代王布犁做什么事?

今天有些心里话想要与妹子好好说一说。

所以明太祖就搞了不少严格的条纹法令来束缚他的一切后代。

原来他气愤是在这里啊!

朱元璋自从当上皇帝后,生怕自己处理不好,就葬送了他亲手缔造的帝国。

也就是咱的好女婿王布犁敢于直言!

朱标没懂他爹为啥是所答非问,面露疑色。

明明两個人在背地里却是经常见面闲聊,可在明面上,又是一副装作不认识的模样。

原来咱定下的政策,是有不少人费尽心思去钻漏洞的。

朱元璋又联想到王布犁他熟读大明律令,而且对于自己没有依照大明律,就干掉那么多空印案的官员很是气愤。

大明的行政治理是一件巨大的事业。

而薛祥钱唐二人对于天子的提问并不意外,足以说明这件事的背后有王布犁再出难题。

朱元璋在大殿内喝着肉粥,今天讨论到了晚上十一点都没有讨论出个结果来。

从任命数以千计的各级文武官员起到全面或细小政策的修订,他都得管。

“妹子,你觉得咱是雄才大略之人吗?”

因为他是真的一直在思考,再加上同臣子辩驳讨论,脑瓜子嗡嗡的。

朱标应了一声,快速喝完肉粥,就回去歇息了。

说实在的,不仅仅是胡惟庸,连带陈宁都一直在思考,为啥会兜圈子?

皇帝是权力结构的拱顶石,没有他,官府的权力就不能运转。

他很是失望。

马皇后已经躺在床上睡了,因为她不觉得自己的丈夫这个点还会来找她。

“明日你再去寻咱的好女婿,询问他有没有什么解决办法?”

朱元璋才回过味来,忍不住哼笑一声:

“好啊好啊,一个个都跟朕玩心眼是吧?”

“好。”

朱元璋问这话其实他自己内心是肯定的。

不仅如此,还觉得自己是全能的。

这翁婿俩是在暗中较劲吗?

双方不直接对话,反倒让太子作为传话人,然后两个人隔空对战。

朱标也是累的够呛。

这么多年竟然没有人敢同朕汇报,某一项政策制定的不够合理。

可隐藏在这套制度背后的是这样一种不切实际的想法:即皇帝在全国范围极其广泛的事务中都能做出精明的决定。

朱元璋停下喝粥的动作,轻微点头,愿不得贪官污吏杀不干净。

他在大多数情况下只是审定一下吏部初拟的候补官员名单,或者在提请需要他加以“同意”和加盖御玺的奏疏中做一些次要的改动。

但是,如果没有这一御玺,任何事情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