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851章 847谷贱伤农(1 / 4)

加入书签

其实《舌尖》这次完全可以放到cctv9纪录片频道里播放的。

不过,cctv9作为11年1月份才正式运营的频道,收视率肯定没有cctv1高,也没cctv影响力大。

但实际上《魅力纪录》这个央视专用的频道名,在cctv9开始上线后,就已经转到了9套,其他台已经不再沿用了。

偏偏,《舌尖》的质量真的是上乘,领导们看完决定,直接放到1套,1套放完,9套再轮播。

一二轮的收视率,我们全要。

为此特地调整了7天的频段,提供给了《舌尖》。

而《舌尖》确实也没辜负众望。

连续播放了四集之后,互联网上讨论的声势已经愈发浩大了起来。

原因很简单。

没看过。

她眼镜之下的目光出现了一抹探寻。

“……”

以前没有。

“因为《舌尖》我出的力很少。一,它不是我亲自拍摄。二,它的文案并非我亲自撰写,甚至它不是我亲自配音、配乐……这一部纪录片,是由我们7个分集导演、带领着每个人旗下的摄像、灯光、策划……一系列一百多个人一起完成的作品。而现在,纪录片完成,他们隐于幕后。而我却在今天站在了聚光灯下。所以感觉挺愧疚的。”

我们有句话叫市场决定价格,当你的市场不大的时候,你生产的商品想要卖出去,势必,要进行一些商品利润的压缩。

本来都打算进行下一个问题了,可当许鑫这前半句谦虚,后半句总结的话一出口,她的思路瞬间就被“打断”了。

“这些是在纪录片创意草创初期,就已经拟定了?”

显然,今天是主持采访的形式。

“完全没有。”

都懵了。

听到这话,许鑫想了想,点头说道:

“好吧。”

是的。

许鑫摇摇头:

“《舌尖》选材的核心,其实并非是固定的,我们要找寻多少样食材,了解他们的幕后故事……其实并不是如此。我们在确定了7大主题后,分集导演对于自己负责的主题,是有着自己的认知的。而大家的灵感来源也五八门……我再拿诺邓火腿来举例。

对于生产者而言,利润的增加,就是收入的提升。而《舌尖》就像是商人一样,我们拍摄了,让它产生了知名度,消费者认可,前来购买。这是一个良性的循环。

“……”

“嗯,没错,是我的创意。”

“不算有研究,但我最近准备的论文,是有关电影市场与投资成本相互引导关系作用的题材。里面是关于市场发展及“标准化”前景可能性的相关讨论。在做了很多资料后,只需要把它们转换到《舌尖》的事情上,就很好理解了。”

下意识的问道:

“除了这些,我不知道你是否注意到,那就是《舌尖》上出现的一些产品,在网络上打开了知名度,瞬间爆火,甚至很多都已经卖脱销了。”

此时此刻大家的心情都是共通的。

谦虚诚恳。

“唔……是我。”

“……”

俩人一起坐在了椅子上。

“主食那一集?”

但又因为有金华火腿作为市场风向标来参考,它的价格不会超过金华火腿。而长远来看,让更多的消费者知道了诺邓火腿的名字,扩大了它的市场,对生产者而言,他们拓宽了市场。

那我就仔细思考。

因为对方把该说的都说出来了,如果继续问,其实无非就是把对方说过的话拆解开来。

“吃了,您呢?”

但实际上,在从生产到消费这一整条产业链上面,生产者在没有消费市场,或者消费市场之前,他们的地位是很低的。

是一位带着黑框眼镜,许鑫怎么瞧都觉得有些眼熟的女主持人。

而不是像现在这样,需求大于供给……诺邓火腿如此,其他在《舌尖》上出现,引发人们购买欲的农副产品亦是如此。它们都会经历一段这样的时期,但最后的结果,一定是一个三方共赢的结果。不存在谷贱伤农,不存在奇货可居,由市场主导消费的稳定三角……”

反倒有些絮叨。

“因为谷贱伤农。”

“可不管怎么说,《舌尖》这部片子还是在无形之中,推动了许多农副产品的发展。”

“嗯,在当初拍摄选材时,有考虑到后续会有这些情况么?”

短短四天时间,网络上无论是《舌尖》里面各种美食,在电商环节的大热,还是说微博上那些诸如#舌尖#、#跟《舌尖》学做饭#、#今天吃什么#、#一碗饭慰藉乡愁#这些由四集《舌尖》纪录片引发的话题。

偏偏他不知道对方的名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