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01章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1 / 2)

加入书签

“曹某当时确实对错失此良机而愤慨不已,毕竟如果能拿下汝水以南的八座县城,对我们的整体实力大大增强。

汝南郡有超过两百万的人口,而汝水以南也有近百万的人口,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不过,近半年来,我们也对整个北荆州的情况大致有所了解,不是刘景升不愿意出兵。

他曾经也是这个时代的八骏之一,是年近五荀,单马入宜城的豪杰之士。

主要还是因为他是独自一人来到荆州上任,并没有自己的心腹和部曲。

南郡的军队都掌控在各个豪族的手里,他心有余而力不足。

不像董卓有自己的关西军、凉州军、并州郡。

其他各个诸侯都有自己的嫡系军队,比如徐州牧陶谦的丹阳军,以及吴起麾下的魏武卒。

公孙瓒手下的白马义从,袁术从京城中带出来的虎贲军,曹操起义时在陈留散尽家财招募的兖州军,袁绍远赴河北时,招募的渤海军等等。

而刘表真正指挥得动的也就是如今我们江夏的部曲,这也是当初蔡瑁不愿意前来江夏担任太守时,刘景升迅速任命我们两人接手江夏的主要原因。

我们并非荆州的豪族,也没有加入任何派系,正是刘表看中的,想培养成他自己的嫡系。

荆州豪族不愿意出兵的真正原因是打下新的地盘后,因为离襄阳、宜城太远,对于本地豪族来说并没有多少利益可图,反而会因为战争损失自己家族的部曲和钱粮,得不偿失。

新打下来的地盘,刘表依然会示好荆州的豪族,将太守之职给于他们。

然而汝水以南乃四战之地,比起江夏更加的危险,他们连江夏郡的太守都不愿意担任,何况更危险的汝南南部区域。

到时候刘表必然从基层提拔自己的亲信,一旦刘表自身的实力做大,那他们这帮荆州豪族的话语权必然减少,相对分配的利益也会大幅度下滑,这是他们不愿意看到的。”曹参将荆州如今的形势,刘表为什么指挥不动荆州的部曲,以及豪族为什么不愿意向外扩张的事实,娓娓道来。

“哈哈,不愧是曹兄,果然老奸……咳咳……老谋深算。关键这帮荆州豪族居然打起了我们的主意,暗中派人来询问我们婚配没有,这是想把我们和他们荆州豪族绑在一起。

他们却不知道,在我们心中,只会无条件的支持刘景升而已。”邓禹轻咳一声的缓缓说道。

“对了,邓兄,你物色的人才如何了?如果也能找到合适的人才替你镇守蕲春县,你也能将全部心思放在江夏郡的北境。

现在无论是南郡还是江夏,边境地带和袁术军队的摩擦日益加深,而袁术麾下,似乎还有你的两位老朋友耿弇、寇恂。”曹参神色古怪的说道。

“是啊,当年子翼(寇恂)英年早逝,而伯昭(耿弇)与我相交数十年,堪称莫逆,甚至同年而逝,没曾想到还能有再相见的一天。”邓禹想起昔日往事,也不禁感慨良多。

“好在邓兄对于他们知己知彼,我们也要未雨绸缪。如果将来一旦遇上,邓兄切勿手下留情。”曹参并不知道他们昔日交情如何,颇为担忧的说道。

“前尘如梦幻泡影,今生既然各为其主,自然不会手下留情,我相信他们必然也会如此。不过,曹兄,我确实发现了一位,能接替我镇守蕲春县的人选。”邓禹话锋突转的说道。

“哦,不知何许人也?”曹参兴致勃勃的问道。

“此人名为李通,表字文达,江夏郡平春县人。数年前以游侠闻名于江淮汝南地区,去年董卓废帝后,天下震动,各地义军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

李通在那时与同郡挚友陈恭起兵于汝南郡最南端的朗陵县后,附近许多人皆来归附。

当时朗陵县有个叫周直的地方豪族,其下有两千余户人家,表面上与李通二人和和气气的,暗地里却想吞并李通他们的军队。

然而计划不周,被对方发现了端倪。

李通认为当先下手为强,而陈恭则优柔寡断,认为需要从长计议。

李通于是单独行动,宴请了周直。

周直不疑有他,欣然前往,在醉酒后被李通当场斩杀。

周直的亲朋好友得知消息后,暗中谋划为周直报仇,却被人出卖。

李通得到消息后,带领陈恭等人诛杀了参与反叛的周直部队中的核心人物,并吞并了对方的军队。

一时之间,在汝南的南部,江夏郡北部,两郡接壤的地方声名大震。

然而,好景不长,陈恭的妻弟陈合贪得无厌,被陈恭责罚后,心怀怨恨,趁其不备,袭杀了陈恭,占有了他的部队。

李通见到好友被人暗害,勃然大怒,在一个夜黑风高的晚上,带领麾下大军攻破了陈合的营寨,亲自斩下对方的首级,祭奠了自己的少年挚友陈恭。

今年年初,朗陵县发生了大饥荒,李通散尽家财赈济灾民,又与儒生平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