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5章 千古奇冤(1 / 2)

加入书签

“弟弟。”那位青年见到梦中的弟弟被赐死,睡梦之中,仍然流下泪来。

…………

画面一换,又来到阳周的一间牢房里。

虽然不是同一人,但是却是身穿同样衣服的使者,而牢房里则是青年自己。

使者对青年说道:“您的罪过太多了,而您的弟弟蒙毅犯有重罪,依法要牵连到您。”

青年没有回答使者的话,而是自言自语道:“当年周成王刚刚即位,还不能完全脱离小儿的背带和布兜,都是周公旦背着他上朝,后来周成王生了重病,周公旦剪下自己的指甲,沉入黄河并祈祷:国君年幼无知,现在是我在代理执政,如果上天要降下灾难,请由我来承受。周公旦随后将这些祈祷的文书记录保存下来,收藏进国家的档案馆里。

等到周成王能亲自执政时,有奸臣造谣周公旦即将造反,周成王听到后大怒,派人捉拿周公旦,周公旦不得已,只能逃往楚国。之后周成王查阅档案,发现了当年周公旦的祈祷文书,才恍然大悟,将造谣的奸臣杀死,并迎回了周公旦。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旦出现这样造谣谋反的冤案,一定要反反复复的仔细审查。

如今我蒙氏宗族,世世代代没有二心,而事情最终落到这样的结局,这一定是谋乱之臣叛逆作乱、欺君罔上的缘故。周成王犯有过失而能改过振作,终于使周朝兴旺昌盛;夏桀杀死关龙逢,商纣杀死王子比干而不后悔,最终落个身死国亡。所以我说犯有过失可以改正,听人规劝可以警醒,相互交错的审察,是圣明国君治国原则。我说的这些话,不是用以逃避罪责,而是要用忠心规劝,希望陛下替黎民百姓深思熟虑的找到应遵循的正确道路。”

使者道:“我只是受命来执行刑法的,不敢把将军的话转达给皇上。”

青年说道:“从我的祖先到后代子孙,为秦国累积大功,建立威信,已经三代。如今我带兵三十多万,即使是我被囚禁,但是,我的势力足够叛乱。然而,我知道必死无疑却坚守节义,是不敢辱没祖宗的教诲,不敢忘掉始皇帝的恩宠。”

良久,青年喟然叹息道:“我何罪于天,无过而死乎?”

使者闻言亦垂泪道:“将军无罪,千古奇冤。”

于是青年沉思良久,喃喃说道:“我的罪过本来该当死罪啊。起自临洮接连到辽东,筑长城、挖壕沟一万余里,这中间能没有截断大地脉络的地方吗?这就是我的罪过。”

说完服毒而死。

青年此时已经泪如雨下。

…………

画面再次一换,来到了边关。这里正是公子扶苏的埋骨之地。

只见长城兵团的将士们,将自己的尸体从阳周运回了边关,以手为铲,以衣为车,掘土以葬,形成了一个小山丘般大小的巨大墓冢,与扶苏墓遥遥相望。这两位一起携手十数年的好兄弟,死后也成为邻居。哪怕斗转星移,沧海桑田,也永不分开,直到永恒。

此时青年的泪水似乎已经流干。

突然,天空上出现了一些只有左慈和南华才能看见的小字。

上面用汉朝的文字记载如下:“蒙恬,秦国名将蒙骜之孙、蒙武之子。秦朝名将、军事家。秦国横扫天下之时,因领兵灭齐有功被拜为内史。秦统一华夏后,蒙恬奉命领兵北击匈奴,收复河套以南大片土地,并且因河为塞,临河筑四十四座县城,迁谪戍居住。又监修长城、直道。长城西起临洮,东迄辽东,逶迤万余里。又修直道,自九原至云阳,千八百里。这些措施对防止匈奴的侵扰发挥了重大的作用,确保了边境安全,有效促进中原地区的和平稳定和经济发展。又重修万里长城,可谓功在千秋。”

“这已经是第三个秦国将领了吧。”南华叹道。

“没错,战国时代秦赵出名将,不但秦国前来三个名将,赵国也来到三个。其实秦国还有一位应该来的,论功绩和战绩在已经来的将领里面也至少可以排前列。”左慈道。

“哦,不知是何人也?”南华问道。

“司马错!秦惠文王时期秦国将领,灭掉蜀国,平定陈庄之乱。之后伐魏攻楚,夺取魏国六十一座城池和楚国黔中郡。他不但是军事家还是一个战略家,他的构想不仅帮助秦国有了灭掉楚国的方法,而且也为后世想从巴蜀出兵的诸侯们提供了另外一条道路。司马错当初力主攻蜀时曾说:“得蜀则得楚,楚亡而天下并矣。”左慈介绍道。

“如此看来司马错确实应该来啊,没来可惜了,恐怕天道见秦将来的太多,故而限制一下?”南华疑惑的问道。

“世事无常,天意难测,老朽也不知道。”左慈说道。

“老夫有个疑问,既然司马错认为拿下巴蜀,就能图谋楚地,当年诸葛孔明为什么一直坚持北伐?先拿回荆州扩充自己实力才对,魏国整体实力远远大于东吴。况且当时因为武都大地震原因,天池大泽早已不复存在,诸葛武侯想要从汉中出兵,基本上难于登天。

当年韩信之所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