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10(1 / 3)

加入书签

许如意第二天就叫上杜梅王庆怀这些骨干开会。

锅炉设计图其实她就画好了,如今跟他们磨合的,不过是商讨如何利用燎原厂现有人员和设备,保质保量同时降低成本。

说到节省成本,许如意这个穿越者绝对甘拜下风,要知道,在她的年代,只是在国产和进口机器两方面做出选择,而现在,是一无所有。

许如意看过锻造车间的沸腾炉,因为煤质下降的原因,1975年,厂子里自力更生将一台K4炉改造成了沸腾炉,怎么改的呢。

引风机是捡的兄弟厂的报废品自己修修,锅炉钢管是无缝钢管代替的,至于控制器什么的,是买的零件自己攒的。

这种大型炉子,别人改一台三四万,他们厂就用了一万二。

这种一颗螺丝钉都不能浪费的节省,是许如意搞不定的。

所以,前几天她就拿出了设计图,让大家看看,厂子里什么能生产,什么不能生产,有没有办法解决,还是直接购买零部件。

不过这个购买,可是让杜梅徐磊他们有点不愿意,觉得最好自己能生产,或者改改用,成本低。

许如意就想起了看到过的一篇论文,就是讲八十年代夏国工业企业结构的,认为地方办厂过于求全,文里是以电镀厂为例,一个市就有36个厂点,每个用到电镀的厂子譬如仪表厂,都恨不得自己也建一个电镀车间。

燎原厂也有这种情况,就三百人的小厂子,居然三个车间,各种工种齐全,显然又是个小而全。

这样的后果就是,工艺非常落后,导致效率低下,效益也低下。

可偏偏大家都觉得有才好,许如意为这个跟徐磊他们吵吵了一上午,才总算说明白,什么成本低用什么。

等着散会,都已经过饭点了,一群人赶忙下楼去食堂吃饭,没想到一出门,就瞧见一辆军绿色吉普车从机械厂大道西边开了过来,然后吱的一声,停在了大门口。

徐磊记性好,眯着眼看了看:“这不是大成厂的车吗?”

大成厂?他们来干什么?又要曝光吗?还是要钱的?

不少人都皱起了眉头。

门卫王石头也看见了有车,一听徐磊说是大成厂的,立刻冲着门岗的人喊:“不准开门,都关外面!茶叶呢?谁冲茶叶了?!给我两杯!”

大成厂厂长苏国强、技术科科长赵奇伟、采购科科长陈大生一下车,就听见了这么一句。

苏国强这会儿已经知道了,门岗陈大爷泼了来送锅炉的许如意一鞋子茶叶末。

本来苏国强的原话是:“燎原厂无论谁来,怎么说,都不准开门。”

没想到事情办成了这样。

所以,苏国强来之前已经做好了准备,就是没想到,回击这么快,一下车就听见了有人喊要拿茶杯。

常理说应该是躲开的,可这不是理亏吗?那就不能躲,就是不知道,是站在那里让人泼一下再说来意好呢?还是说了被讽刺后泼完茶叶好呢?

三个人一时囧在那里,愣是没动。

这边王石头一喊,立刻就有人应和:“我泡了一大缸子,用我的。”

“用我的,我喝了大半天了,没啥味儿,不浪费。你那茶叶刚泡吧,他们不配!”

“用我的,我三天前的,忘洗杯子了,有味!”

前两个大家听着,燎原厂这边只觉得解气,就该这么做,大成厂那边还在硬撑,最后一声出来,几乎所有人都忍不住屏住了呼吸,虽然杯子还没拿过来。

这种天,放了三天,长霉菌了吧!

大成厂的赵奇伟就是个技术人员,不善言辞,不过他腿够长,所以是退的最远的。

陈大生作为采购科科长,因为锅炉有问题,没少跟燎原厂吵吵,所以退的时候,还有点责任心,心想我当初说话不注意,泼点也是应该,退了半步。

唯一没退的,就是苏国强。

他站在原地,倒是很诚恳:“实在抱歉,你们该怎么泼就怎么泼,不过我们是来找许如意组长的,泼完了,能通报一下吗?”

上次苏国强来的时候,可是强势的很,这次这么可怜兮兮,一下子大家都有点接受不良,也不知道该用什么态度对待他。

横眉冷对?热情欢迎?

前者不利于合作,后者实在是不爽!

正反应着呢,就听见王石头捏着嗓子说:“哎呀,你也会好好说话啊,上次你可不是这口气。”

对!就这口气,就该这么阴阳怪气!

苏国强早就料到了,半点没恼:“对不起。”

要是对方继续横,两边吵吵还有来有往,苏国强就跟个棉花似的,软绵绵的,反倒是让人没法继续讽刺了。

王庆怀憋不住了,直接大声喝问:“找我们许组长干什么?我们去找你你不见,这会儿又自己巴巴跑过来!怎么着?你那还不让去了?你们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