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5章 不是秦兽不是人,只因表姐太迷人(1 / 2)

加入书签

柳软儿研究签子,秦兽也没闲着,他当然不是也跟着看签子,那玩意他没事就摸,都盘包浆了。

秦兽感兴趣的,自然是自己刚发现的这棵野山参。

此时正值农历七月,虽说天气闷热,但也到了立秋的节气。

老话说,立秋十八日,寸草都结籽。

人参也不例外,也已经到了开花结籽的时候。

秦兽眼前这颗人参就已经结出了红红的如同糖豆一般大小的参籽儿。

参籽儿被山风轻轻拂过,像一粒粒小精灵似的,欢快地跳跃着。

红扑扑的模样,好像一尘不染的少女,显得灵气十足。

放山人有句口头禅,叫“春放青秆,夏放榔头,秋天要放黄罗伞”。

秋天的人参,相比春夏两季,浆足,饱满,成色好,能买上好价钱。

所以作为有经验的参把头,除非万不得已,一般都选择秋季凉爽之后再去放山。

如果不是舅舅这个老财迷,非让自己上山,秦兽也不会这个时候来放山。

毕竟立秋之后白天太阳还是毒辣,出去就像被放在火上烤,人们都躲在家里纳凉。

就连秦兽养的大黄都乖乖躲在阴凉的屋檐下避暑,任门外的漂亮异性叫破了嗓子,它伸着舌头,哈喇子流一地都不愿意出去传宗接代。

而秦兽的亲舅舅,非要让他上山挖人参。

这个只认钱不认人的老财迷,怕秦兽偷懒不干活,还让自己的女儿柳软儿跟着监督他。

这个吝啬鬼,临走之前,就给他们二人准备了一张杂粮煎饼,拿了一根大葱,连大酱都没让带。

薄薄的一张煎饼,却让两个人一块吃,说实话都不够秦兽一个人塞牙缝的。

况且没有大酱可蘸的大葱,还有什么灵魂。

柳软儿心疼秦兽,自己只撕了煎饼的一个角,剩下的都给秦兽吃了。

就这柳疙瘩还放话,不挖到人参晚上都不许回家,更别说吃晚饭了。

在山里过夜,对秦兽来说,那就是家常便饭。

以前跟着爷爷放山,一进山就要先搭地炝子,也就是窝棚,可以在里面吃里面住。

放山人有规矩,下山时地炝子不能拆掉,要留给路过的山里人。

秦兽现在还能找到以前搭建的窝棚,他自己勉强对付一宿一点问题没有。

只是多了一个柳软儿,孤男寡女身处如此密闭的空间里,同时睡下两个人,就连翻个身都能摩擦到对方。

干柴遇烈火,再加上青春年少,本就血气方刚,难免会引来野兽袭击,十分危险。

皇天不负有心人,幸好找到了这棵野山参,不但不用操心在山里过夜的问题,晚上回家还能吃顿饱饭。

秦兽心情大好,就是表姐看起来不是很高兴,可能是比自己还急着回去吧。

“今天赚大发了,这个六品叶棒槌,少说也有二十年了,卖个几百块不成问题。”站在人参前,秦兽喜不胜收,迫不及待地把手伸向柳软儿,“表姐把快当签子给我,咱们开始抬棒槌。”

秦兽暗自盘算,以前爷爷挖到的“灯台子”、四品叶拿到镇上供销社,还能给二百块钱呢。

论人参年龄,二十多年的六品叶,无论从年份还是品相上,都超出去一大截。

虽然以前都是爷爷去镇上卖参,自己没经手过,但秦兽保守估计,这个六品叶,卖个三五百块钱还是可以的。

三五百可是一笔巨款啊。

秦兽早已打定主意,到时候用卖参的钱,割上二斤五花三层的肥猪肉,让表姐做一锅猪肉酸菜炖粉条,两人狠狠地过一把肉瘾。

这是个特殊时期,还不时兴外出打工,“农民工”这个词还没出现呢。

一个普通农村家庭,面朝黄土背朝天,辛辛苦苦干一年,收入撑死了也就一百多块钱,抛去日常花销,到年底也落不下几个子儿。

每家每户日子都过得紧巴巴的。

不逢年不过节的,哪有钱买肉吃,也舍不得买。

有俩钱还想着买点粗盐买点油,尽管猪肉才一块来钱一斤,也只有到过年才能割上十斤八斤肉,包顿饺子吃吃。

以前跟着爷爷,放山回来,人参一卖,爷爷就会提溜几斤猪肉回来,顺便打几斤高度散白。

每次爷俩都能吃的满嘴流油,再闷两盅小酒,那日子真叫一个美。

舅舅柳疙瘩好吃懒做,又不务正业,比一般家庭还穷,更没钱买肉。

自从来到柳家,秦兽都不知道猪肉是啥味儿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