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建胜17(1 / 2)

加入书签

131

孟廷邺不知陈靖是讽刺还是试探,不卑不亢地抬头说道:“微臣坐的正行的端,禁得住陛下千句万句的质问,陛下若是怀疑我别有用心,自可下令处办,只是陛下要分得清轻重急缓,现形势对大楚、对陛下相当不利,不宜冲动行事、再添事端,待一切尘埃落定,皇上再来论我的罪也不迟。”

陈靖的脸色愈加冷了,正要严厉查问,只听孟廷邺接着道:“我居天下脚下,吃大楚的俸禄,为朝廷当差,若非特殊指派,怎会离开京城远行到它处,我就是真的因怕陛下您的处罪逃跑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就是跑能跑的过这万里河山,跑的了陛下您的手掌心么?”

这话明面抬高陈靖,言下之意,他现还有用处,陈靖要是动他,单靠陈靖一个人,撑不住上原复杂的朝局和来自四面八方的压力。

已有一个严卿有反叛的苗头了,要是在这时再失去孟廷邺,那些红袍子墙头草、老狐狸们定是三天两头来给他找个麻烦,更甚者逼他退位都指不定。

陈靖再糊涂、再任性、再自以为是,也知他暂时还离不了孟廷邺。

“严卿的事还要陛下尽快做出决断,以防夜长梦多,”孟廷邺叹息道,“一旦外敌入楚,绕是同上原有着一些距离,倘若无人干预,便是一路畅通,京城岌岌可危呀!”

孟廷邺该是一路疾行,额上冒出一些汗来,他不及擦拭,诚恳地建议道:“陛下要暂且将个人恩怨放在一旁,以国家为重……”

陈靖冷冷地打断了他:“个人恩怨?你是说严卿表弟通敌属我和他的个人恩怨?”

孟廷邺重新低下头:“陛下确无确凿的证据不是?”

“你这是先抑后扬呀,我说你怎么变得这般冷酷了,原来在这里等着我,”陈靖反应过来,嗤笑一声,“你倒是说说看我该怎样以国家为重,放任严卿跑到东亭找贺兰艺去谋划怎样篡夺皇位么?”

孟廷邺无视陈靖的讽刺,仍低着头,解释道:“陛下误会了,微臣的意思是严卿真有通敌之罪,定是要按法处置的,只是现在不是追究问罪最好的时候。”

陈靖听不懂,皱眉问道:“这不还是为严卿开脱么?”

孟廷邺摇头道:“微臣的意思是,一定要抢在瑞王前头,先打贺兰艺。”

陈靖更加迷惑,道:“我为何要打贺兰艺?”

孟廷邺叹息一声:“我自知没有证据来向陛下证明瑞王真正想要的,或者说目前最想要的,不是北晋,也不是东亭。”

“那是……丹陵?”

孟廷邺无奈摇头:“是燕郡。”

陈靖不明所以,问道:“他放着北晋不打,放着那么些人在襄城不动,单去大山里去看着一个原真,目的是燕郡?”

陈靖觉得这简直是毫无关联,孟廷邺耐心解释道:“严卿真同东亭达成合作,首先要取的定是燕郡,瑞王要是借机将贺兰艺制服,保住燕郡,那燕郡的疆域自然而然就到他手中了。”

陈靖忽然想到严卿在信中同他说的“燕郡危”三个字。

果然,孟廷邺接着道:“毕竟陛下是知道严卿反叛、通敌贺兰艺的,要是坐视不管,实属弃国家安危于不顾,先不说会引起朝野不满,就是不在意那些流言蜚语,燕郡大概也是讨不回来了。”

陈靖在心里默默想道:我不是知道严卿和贺兰艺,我是知道燕郡的危险。

严卿在信中可是明确向他说明燕郡的局势,请他派兵的,是他不同意,并且那封信现不在他的手中,不知去了何处,要是落到瑞王那里,公之于众,孟廷邺说的就真的有可能变成事实。

陈靖感到无力,在不知不觉间,他竟被逼到了不得不出兵的时候,不过他还存有妄想,他对孟廷邺说道:“瑞王该是能想到你能料到他的计策,所以故意引导你这样想,真实目的是引诱我派兵的也不一定,是不是?”

孟廷邺像是忘记了脑门的汗,任由汗珠向下流去,不及擦拭,一门心思全在正事上,他道:“陛下不能这样想,看瑞王要的是什么,要看他的行动,他要是打北晋,应该先打原真,而不是远远看着,他要打东亭,更应该先打原真,北晋一乱,贺兰艺要东亭和北晋两方兼顾,总归不能最大程度的两全……”

陈靖不听他啰嗦,只道:“现燕郡国泰民安、风平浪静,你让我派兵,不知道还以为我借口去打瑞王,到时候史文玉还能坐得住么?”

孟廷邺道:“只是建议陛下做好准备,一旦有贺兰艺南下的消息,立即派兵北上,不惜一切代价击退贺兰艺,否则陛下会白白失去燕郡这片广阔国土。”

陈靖认真摇头,直接道:“我不能单听你的,我要仔细地想一想。”

教陈靖派兵实属不是一件易事,可以说除非打到上原他的头上来,他为自保才会主动出兵,其它情况几乎没有可能。

要说孟廷邺的话他信么?他是信一些的,只是不愿为那有可能的结果去做一件掏空他家底的冒险行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