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下定决心(1 / 3)

加入书签

殷文瑜意外地看了她一眼:“嗯?让她进来。”

“奴婢叩见陛下。”一个穿着素净利索的女子走了进来。

看着面前的人,殷文瑜欣慰地点点头:“起来吧。”

白蔹作为女帝身边最得力的侍卫,与茯苓从小跟随在殷文瑜身边。虽然她不负责皇帝的饮食起居,不甚了解宫中之事,但宫外一众大臣的动作,都在她的掌控之下。

这次她奉殷文瑜之命去调查各位大臣对联姻之事的态度和各家的小心思,着实是没想到还有些意外收获。

“陛下,昨日漠北大皇子和沈国公大人各收到了一封信,夜里宴席结束之后,大皇子避开人群去了国公府,子时才离开。”

“哦?说了什么?”

“奴婢不知,信被他们二人烧毁的彻底,且国公府守卫众多,奴婢不能靠近。”白蔹说着,低头告罪。

殷文瑜不在意的摆摆手:“没事,不是你的错,你先下去吧,这几天好好休息。”

“是,奴婢告退。”

漠北大皇子和国公府有联系,密谋了什么?信又是谁写的,写了什么能这两人在众目睽睽下见面?

作为曾经的将军,沈国公与漠北皇子见面,必会引起轩然大波,所以二人刻意选择了宴会以后,大臣们皆已回府,便于掩人耳目。

思索一会儿,殷文瑜唤茯苓:“去准备一些补身子的吃食,把朕收藏的一副棋子拿出来,跟朕去一趟太傅府。”

这等麻烦事,就该去请教有经验之人。

“不知陛下前来,臣有失远迎,陛下恕罪。”听到下人通传,王景仁迎出来,对皇帝行礼。

“太傅快请起,您是朕的老师,不必多礼。”殷文瑜托住王景仁的手将他扶起来。

“快给陛下上茶。”王景仁请殷文瑜坐下,“陛下今日突然前来,臣没有准备,还请陛下莫要怪罪。不知陛下有何要事?”

“太傅虽不过多参与朝政,但想必也听说了联姻之事,朕如今也拿不定主意让哪家公子与漠北公主和亲,特来请教太傅,请您指点。”

闻言,王景仁轻轻地笑了一声:“原来如此,陛下别急,臣看陛下带来了一副围棋,不如您陪臣下一局,如何?”

太傅府正厅里一片静谧,燃烧的香篆散发出阵阵松木的气息,静的只能听到棋子落在棋盘上发出的清脆声响。

“太傅还是棋高一着,学生自叹不如。”看着已成定局的棋盘,殷文瑜感叹到。

王景仁笑着摇头:“陛下的心,不静。总想着旁的事,怎能下的好棋。下棋既要心细,又要走一步看十步,落子既要有利于己方,又要牵制住对方。”

殷文瑜细细琢磨着王景仁的话,一时沉默了下来。

见她如此,王景仁心中了然:“陛下在来之前,心里一定已经有了一个答案,所以您并不需要臣过多的建议和道理,只是需要借助臣,来肯定您心中的答案。臣想告诉陛下,您是一国之君,必须要相信自己的判断,不能总是优柔寡断,有失君主之威啊。”

听罢,殷文瑜眼中流露出坚定之色,对王景仁微微一礼:“多谢太傅教诲,太傅平日若是无事,也可多来养心殿坐坐,朕也许久未与太傅说说话了。”

王景仁轻轻点头:“臣明白,陛下早些回宫吧,恕臣无法远送了。”

看着殷文瑜离开的背影,王景仁嘴边的一抹笑渐渐消失,眼底浮现出更多的冷漠。

“陛下,漠北公主在养心殿等您,小太监说您不在,她执意要在门前等着。”茯苓跟在轿子旁对里面道。

果然不出所料,殷文瑜暗想,有了漠北公主的加入,计划可能会更加顺利。

“不必行那些虚礼了,坐吧,和朕好好聊聊。”殷文瑜一阵风般的刮进了养心殿,开门见山的对徐清越说。

徐清越默默坐下,咬了咬唇,手指不住的绞着帕子,最终还是说出:“父皇用我作为拖延时间的工具,在准备跟大凌开战的粮草和武器人马,有我联姻在先,就可以打的出其不意,让大凌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吃大亏。”

殷文瑜冷笑:“你亲爱的父皇还真敢想啊,他怎么会觉得朕就对他毫无防备,把朕当傻子看吗!”

徐清越沉默不语,她心里清楚,殷文瑜根本就没有父皇想的那么好对付,而父皇居然好像还有意让她监视大凌的动向。

好似下定了某种决心,徐清越直直的看着殷文瑜:“陛下,如果我说,我想站在您这边,为您办事,您会接受吗?”

意料之中,殷文瑜没有丝毫的意外:“你怎么让朕相信你,毕竟你是漠北公主,朕不会放一个可能随时会对朕捅刀子的人在身边。”

徐清越摇摇头,眼神清澈,带着坚定:“暂时还没有方法让您相信我,您能否给我一点时间,让我想想。我知道您想让我嫁给国公府沈世子,不如从他入手。”

殷文瑜皱眉:“谁告诉你朕想让你嫁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