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三章(1 / 3)

加入书签

阿瑄豆豆眼。

李五郎笑得很温柔,“别想了,我不可能松手。”

上回因为她去凑热闹,结果被人当街掳走,要不是严舒校尉及时带人将她救出来,她人已经被带出兰州。

李五郎当时跟着师父去为难产的马接生,回来后听闻跟着出了一身冷汗。

最后那群胡人去了哪里,李五郎没打探,但他知道兰州北边六十里有一处被群山阻断的滩地,那里原来是薛举养马之地。

后来到了他二哥手里,兰州的刺史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帮二哥养马。

不过那片滩地只有一部分有水源,很大一部分是盐碱地,聚集在裴瑄身边的那群人已经拿下了北边一大片土地,预谋从黄河引水过去,修一个大型水库,将那里改成良田。

那些被抓的盗匪马贼全都关在那里干活,说是劳动改造。

李五郎起先是不理解,后来想想兰州实在缺人,废物利用也不是不行。

裴瑄企图说服他松手,她才不会承认上次是故意被抓,就是打算跑去西域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可惜那支商队不争气,还没出兰州就被严舒给抓了。

两人正纠缠着,那边两支商队摩擦已经升级。

裴瑄呲溜从凳子上站起来,垫着脚往那边看,两眼放光,口中低呼:“打起来,打起来!”

李五郎看着空空如也的手,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这丫头哪来的神力?

世人爱看热闹,这要是认识的人还会拉架,变成胡人只剩下看热闹了。

炸油果子的阿叔把锅底柴一抽,锅里的油果子都捡出来,手在围兜上擦拭一下,快步钻进人群,徒留家里半大小子看着家当。

卖麻花的汉子起身站在摊位后的板凳上,伸长脖子往那边瞅。

旁边的羊肉摊,被扒皮的羊头默默注视前方,羊肉摊老板左看看又看看三两下爬上了身后的柳树上。

李五郎回过神来,吃食街上一堆人围了过来,还有卖水的趁机叫卖。

李五郎服了,平日里还真没看出来这些商贩这般爱凑热闹。

这边人围观,很快引起了巡逻的县衙卒役注意。

然后兰州校尉严舒带着一队巡逻卒役上场了。

“让让,衙门办公!”

“都别在这围着,都让开。”

严舒带着一支巡逻卒先驱散围观吃瓜群众,小商小贩鸟兽散去,小吃街又恢复之前烟火气息。

只是叫卖的人声音小了,几乎所有商贩顾客眼神都不住往那边瞅。

裴瑄拍了拍小板凳重新坐下,缩着脖子减低存在感。

李五郎耻笑她胆小模样。

裴瑄磨牙,准备回头送他一“大礼”。

严舒,兰州校尉。

在兰州校尉是个高风险职位,上一任叫薛举,兰州归附李唐后,金城郡撤郡改州,原来的郡县变成了五泉县,校尉一职本是空置,只设县丞。

严舒如何成为校尉这其中还有一段往事。

武德元年,李渊登基,封次子李世民为秦王,第一件事当然是干掉占据秦州的薛举。

李世民吃了大亏,这个暂且不提,当时兰州已经属于西秦大后方,身在更北方会宁郡的“家人”第一时间带着一批流民来到了兰州。

当时兰州留守的人叫褚亮,他有个儿子叫褚遂良,裴瑄没听过这个名字,但不妨碍从弹幕中知道这是个在后世很出名的人。

这父子俩之前在西海郡,褚亮的仕途不顺,最开始在陈朝出仕很受陈后主赏识,陈朝亡后,褚亮又转展到隋朝当官。

大业九年杨玄感起兵反隋,然后出现了戏剧性一幕,高官二代屡屡响应了杨玄感,甚至有些官二代的父亲当时都跟着隋炀帝在外。

杨玄感叛乱被平息,他们的父亲并未受到影响,真正被波及到的是长安城的底层官员。

凡是跟杨玄感有交情的都受到了清算。

褚亮非常不幸,跟杨玄感有私交。

他被波及到发配到了西海边镇(今青海湖附近)。

褚亮在西海郡任职参军,他的儿子褚遂良担忧老父亲,千里迢迢从钱塘来到西海郡侍奉父亲。

大业十三年,天下大乱,西海郡本就地广人稀,这一乱,官府跟着乱。

褚亮转眼成了光杆司令,干脆带着儿子回中原,非常不巧经过兰州时碰上薛举起事被抓,薛举见父子二人都有才,拜褚亮为黄门侍郎,褚遂良为通事舍人。

父子二人留在兰州为薛举发放诏书,后来薛举将西秦都城迁到秦州,他俩都没走。

本就不是真心投靠薛举,所以看到一群有秩序的流民进入兰州,父子二人都当没看见,更不要说将消息通报给前线东征长安城的薛举父子。

“家人”组织的第一批流民没遭到驱赶,还安顿下来,很快又从会宁郡转移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