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百十九章 沿海渔民皆屠夫(2 / 3)

加入书签

对方看做下属来对待。

一来是因为对方是汉末之将,算得上是自己前辈的前辈了;二则是因为当年自己被贬官为民,在穷困潦倒里病死,那样凄惨的事,他不想重蹈覆辙。

待到成立镇海司后,他除了防范倭寇的重心外,就是大力推崇下属,让人记得他恩情,让人明白他的重要性,不然万一哪天再次贬官,总该有人伸手拉自己一把。

不过现在,海上那条倭人的海船才是重中之重,他打起十二分精神的为吕蒙讲解,后者也露出肃然的神情。

“倭人出行多是船只,应该不止一条船,听闻陛下与诸位将领亲试宝船南下,很快就会到达这边,镇抚使当小心倭寇,趁机北上,用染了瘟疫的船袭击陛下的座舰。”

“不会,倭船上全是染病之人,没有将领愿意牺牲自己犯险指挥病船。”

戚继光在海图上点了点几处:“现在当务之急,是找到剩下的几艘海船,发动渔民携带火油,用轻舟快进的方式,将他们在海上点燃。”

“若是倭人反抗,小舟经不起折腾,会伤到百姓。”

楼舍商议的大厅里,还有镇海司、民团的将领,都是新提拔上来的,资质太浅,也没有对海防有过多的建议,此时大多数都坐在座位上安静的倾听。

听到吕蒙的提醒,戚继光点点头:“我会派人联络吴州水军,掩护小舟靠近。”

“可万一咱们的渔民被染上瘟疫怎么办?”说话的是一个民团将领,他原来是吴州水军一名都尉,被调到这边后,被戚继光提拔上来。

戚继光皱了皱眉,随后笑起来。

“靠近并不表示登上船,教会渔民如何用抛绳,将火油瓶点燃抛到倭船即可,虽然也有一定危险,但总比让倭船靠近海岸带来的后果要好上许多。”

“不过,依我的经验,倭船不可能去北方,此时正吹东南风的季风,船只想要北上太难,而且倭岛又在中原东南方向,与吴州呈正东方位,倭船过来,按照洋流和季风,只能前往中原,以及吴州,至于越州和飞云港,太远了,船上染病的人,根本支撑不到那个时候。”

戚继光这辈子几乎就干这一件事,就是跟倭人干仗,对于防范,他是最有发言权的,为了对付倭人,他还将当年的鸳鸯阵,以及狼筅和戚家枪、戚家刀一并带过来了。

到这边成立镇海司后,他便将三种兵器让凤来县衙门全力督造,尤其是狼筅这种对抗倭刀的利器,有直接杀伤力的,造的最多,发放到沿海各个乡镇的民团手中,涂抹金汁、毒液,一旦上手,剐蹭到倭人,手臂很快就会发炎、肿烂,失去后续的战斗力。

而鸳鸯阵、戚家枪、戚家刀虽然也会装备民团,但更多还是优先镇海司的士兵,由戚继光专门操练用法,最后再由民团将领过来学习传授下去。

吕蒙一有空,也会加入学习后世的这种阵法,吴下阿蒙,三日刮目相看的说法,岂是白来的。

就在众人商议的时候,之前被派出去探查的人已经回来,证实那两个渔民的说辞,确实有一艘倭人海船停海上,上面的人多已腐烂,他们远远看了观察一阵,才返回通报。

吕蒙与戚继光对视一眼,后者随即下达了命令,不久之后,镇海司各部曲动作起来,传令的士卒飞马狂奔沿海,将倭人带有瘟疫的船只的消息告知各个乡镇。

得到消息的民团,依照戚继光的命令,开始给民团中的渔民发下命令,到了第二日天还没亮,中原麟郡到吴州盛康一带的海岸,渔民纷纷驾着渔船出海,他们的任务里,只需巡航他们熟悉的海域,严加盯梢过往的船只。

同时,吴州那边也告知所有进出的商船,必须挂上夏国旗帜才可通往北方,否则会被视为来路不明的船,被水军扣留。

谁也未曾料到,第一次出海执行任务的渔民们,一个个激动不已,仿佛将自己当做正规军一般,睁大了眼睛在海上漂泊,搜寻可能出现的倭船,既然他们在这方面业余,可架不住人多,以及熟悉当地的海域。

半天的功夫,麟郡东面,以及吴州东北面的海上均发现了飘摇的船只,这些船上还有活人看到朝他们驶来的一艘艘小舟,上面的倭人大喊大叫,像是看到救星一样,可回应他们的,是这些船上的渔民点燃的火油瓶。

“倭人猴子,去死吧!”

一个皮肤黝黑的中年渔民,并不娴熟的甩动抛绳,上面被点燃的火油瓶最后还是被他抛了出去,砸在船首上,火油溅开的同时,点燃的火苗轰的一下蹿了起来,将刚才呼救的倭人,连同船首都被火焰包裹。

“啊啊啊!!”上面的倭人歇斯底里的拍打身上着火的衣裳,在甲板上疯狂滚动,随后落下海面,火苗熄灭的刹那,被游弋而来的渔船上刺来的竹刺,直接捅进水里、

“快快!这里还有一个,是个女倭人,看到她跳进水里了!”

“放着,让我来!”

“让我看看,女倭人长什么样,哎哟,瘦的跟猴子似得,弄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