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三百二十章 两年大治,华夏大国(2 / 3)

加入书签

“……女将军!”

街道上,此刻喧哗热闹,

絮絮叨叨的话语声里,城门方向有着整齐的脚步声传来这边街道,城楼上是迎接队伍凯旋的战鼓声。

拥挤的街道两侧,杂七杂八各种话语停了下来,酒楼、茶肆的文人雅客、豪绅也都放下酒杯,站起身,走到窗边朝大街上瞧上一眼。

风夹杂着零星雪花在街道上空飞舞。

街道尽头,外穿棉服,内穿皮甲的士兵,呈三列,犹如一条黑色的长龙。

重重的脚步里,靠在肩头的长兵与同伴的长兵相互磕碰,长形盾牌提在左手,腰间环首刀不时摆动,撞在上面,神色肃穆的直视前方,飘下的雪花挂在他们眉毛、睫毛上。

偶尔,队伍中间,还有身形较矮一头,却壮硕无比的红发蛮夷,同样穿着冬装,在队伍里显得有些突兀,率领这帮外邦人的是名叫艾尔莎的红发外邦女将,与她的哥哥巴里。

飞云港那边已经不需要她们了,在得知还有这群外邦人,尤其是还有女性之后,吕玲绮缠着苏辰,将这帮人要到她麾下一起出征。

此时凯旋,马云禄、艾尔莎拱卫着吕玲绮,俨然给人一种,大将军的错觉。

看着三名女将走在前排,街边百姓里的男子忍不住说了句:“这就是吕将军的闺女吧?这般神气!”

也有声音悄悄笑着说道:“往后谁敢娶啊……娶回家也压不住,不得天天被她打。”

市井的言论之中,吕玲绮挺直背脊,才不管周围的眼光,她手提一杆月牙戟,座下的红马的也早已更换了,是一头卷毛的赤兔马,还在马身上,披了染红的棉服拼接的皮甲。

她双肩玲珑兽头披膊上,一袭披风从左到右,将半个身子裹在里面,乍一看,挂着雪花的细眉下面,杏目威凛。

刚刚说‘娶回家,不得天天被她打’的那个男子,正好与吕玲绮的目光对上一眼,那男子顿时只感后劲发凉,立即闭上嘴巴,退到人堆后面去了。

议论声里的队伍已经离开,苏辰与众将看了一阵后,拉着嘴都笑合不拢的吕布,以及霍去病、李靖、张玉等人出了茶肆,乘马车返回皇城。

整治中原大族那件事已经过去了整整两年,在这段时间里,夏国三个地方,这两年里一直采取保守的休养生息状态。

在诸葛亮、王朗、贾诩、李儒、郭嘉等人励精图治下,底蕴一日比一日雄厚,尤其断了西北齐梁两国贸易,铁佛、铁牙、骨朵浑等西戎将领,在政抚司授意下,连年侵扰两国边境,阻断通往西域的商路。

梁国为此还派兵袭击过一次挛鞮部,胜了一场后,西戎骑兵展开了游猎方式,加上政抚司五千兵马配合,梁国一万多人,逃回去不到五百。

至此后从西域到草原,再到夏国北地的商贸连成一片,大量的西域特产直接从草原入燕京,而战马和皮毛、牛羊筋骨等物,不再输入齐梁,更不会进入吴越,而是在中原加工制造成武器之后,再转手高价卖到南方。

两年来,齐梁两国处于边界上的百姓,过不下去,有许多冒险来到中原梅州安家落户,至于梅州在这两年的人口涨了将近九万多外来人口。

而南方的吴越两国,从小规模的战事,两年内已波及了边界数郡,双方打得有来有回,明面上苏辰是支持越国,对方山地颇多,粮秣紧缺,两年之中诸葛亮以粮秣换铜铁的政策,几乎将越国的三分之一的铜铁运往中原。

得到苏辰暗地里支持的吴国,也因为有各种箭矢、驽矢,还有专门给他们锻造的吴国制式兵甲,在战场上跟越国拼的不相上下。

看似打出了国威,实则两国边境的边民人口一直都在锐减。

此消彼长之下,北方燕京,如今已是夏国的军事、政务重镇、而贸易、文化则移到了中原鹿阳。

自从两年前那批中原大族被斩去了根之后,渐渐消失在了人们视野里,田地得到了重新规划,各种资产收归朝廷,或卖给需要的商人。

最重要的是,华夏文字的传播,再没有丝毫阻碍的传播下去,从军队到学堂,贩夫走卒到朝堂官吏,也都开始奉华夏之语为国话。

而五科六艺的科举,也为各行培育不少人才,毕竟考取不到功名,也能凭借五科中学来的东西,谋一个温饱并不是问题。

从南到北,不分区域的只有农业,当年那批试验的种粮,在今年开春后将大面积栽种了,诸葛亮极力主张将中原、北地进行大开荒,除了山林外,能种地的地方,一律不能浪费,还专门向苏辰申请了整治沟渠等一系列为栽种新种粮做准备的费用。

而另一方面,李儒建议将西戎各部落的牛羊、马匹买卖,悉数由部落贵族包办,进行统一贸易,让西戎各部落完全依赖牲畜养殖,这样一来,牢牢将其捆绑进利益里。

将来一旦敢作乱,会被其他部落联手打击。

同样,繁盛的贸易带动了各地大江南北的商户,两年不曾有战事出现,不管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