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二百九十五章 头绪(2 / 3)

加入书签

葛,为何牵连五岁小儿?”

江帆埋头片刻道,“那请问屏儿姑娘,流贼要屠了宿松县,为何宿松知县却要杀一个桐城皂隶?”

李屏儿呆了一呆,她此时心乱如麻,哪里知道江帆说的什么,她甚至连宿松在哪里也未曾听过。

“姑娘的言语讥讽,对在下并无用处。”

江帆没有丝毫惭愧之色,“世事皆有其因,在下不是无缘无故找上你,接下来我问你答,若是在下问出了想知道的事情,几日之后你自会见着袁留宗。”

听得会见到五儿,李屏儿心中稍定,才想起方才的桐城两个字,这在平日经常听到,因为眉楼常客中有不少都是桐城来的,忽然想到眼前的人可能是谁派来的。

她疑惑的盯着江帆,“你们可是一位年轻将军的手下?”

江帆并不否认,但也没有承认,李屏儿喘息几下,眼神在其他几人身上看过,最后停在江帆脸上,“若是奴家说了李妈妈的事,你以后会否拿来继续要挟奴家。”

“在下有这个打算,所以姑娘以后对我也有用处。”

江帆点点头平静的道,“但也需看李丽华是否值得,毕竟还是未定之事,姑娘还是先顾虑眼前的好,若是今日不说,明日在下会送袁五儿其他东西回来。”

李屏儿身体颤抖着,“那我怎知五儿是否真在你手上?”

江帆朝身后点点头,一个随从拿过一件花花绿绿的衣服,李屏儿一把抓过,展开在眼前看了一番,衣服是很多颜色的小块布料拼接而成,却不是因为袁家贫穷,而是习俗中的百家衣,一般四五岁之后会给小孩做,因为布料都是各家得来的碎料,所以绝对是独一无二的,一眼便能看出来,确实是袁五儿穿的那件。

李屏儿咬咬嘴唇看着江帆,“你问吧。”

入夜之后,大中街尚未竣工的大江银庄内,庞雨缓缓走动着,刘若谷和江帆都跟在身后,郭奉友和庞丁提着灯笼,空旷的银庄大堂里充满木屑和油漆的味道,各种建材到处堆积,在昏黄的光线中形成一团团的暗影,显得略微阴森。

江帆在右后侧低声道,“想要百顺堂的人确是内守备少监周仁载,周仁载是内守备太监张应乾的人。

监生郭作善则是周仁载的心腹,由他往来奔走联络,除李丽华之外,参与的还有南内官监监丞一人,南兵部提塘官一人,南北城兵马司吏员两人,中军都督府部院一人,其中兵马司两人负责策动上元县衙胥隶直接设法抢夺,近期不是止百顺堂,他们还看中了几家典铺,亦是因其投靠的官员失势。”

“也就是说这个郭作善才是主事之人,少监是他的靠山。”

庞雨绕过一堆窗框,边走边道,“这人是何出身?”

“郭作善之父是江宁县刑房司吏,他自幼便混迹衙门市井,三年前捐了一个贡生,入了国子监,然后便请托进内守备府。”

江帆说罢悄悄看了庞雨一眼,毕竟庞雨也一样是捐的监生,只是为了一个身份,从来没去国子监上过课,连报到也是刘若谷派人去办的。

明中以后科举基本占据了所有官场资源,国子监缺乏上升途径,监生积压十分严重,加之户部和工部的市场化行为,明末时候的国子监已经成了一个空壳,南北国子监中充斥着大量这样的人,里面正规上课的人寥寥无几。

“捐贡国子监生,跟本官做的一样。”

庞雨倒不在意,理直气壮的道,“不过本官是为救国救民,他只是为一己之私。”

“实在是天壤之别。”

刘若谷接过话头道,“但此人颇会钻营,又仗了内守备府的势,南京各个衙门中交游广阔,对付这种人,若是找掮客恐怕要花不少银子。”

庞雨在心中计较片刻,这个郭作善是南京地头蛇,虽然看起来毫无官职,但在南京官场人脉深厚,若是走寻常途径应付,自己这个游击将军反而处于下风,刺杀这种市井混混十分简单,但这种手段可能引发周仁载甚至张应乾报复,到时南京的产业再无法安稳经营,所以只能作为最后的选择。

“郭作善算是张应乾的人,他是内守备太监之一,那其他的协同守备、参赞机要都无用处,只能想办法搭上掌印守备梁洪泰,若是找南京城中掮客,有没有比较可靠的?”

“选出三个名声好的,其中一个是阮大铖。”

庞雨转头看了刘若谷一眼,他知道阮大铖平日在搞官场的勾当,但没想到竟然还有名声。

“阮大铖复起的事是否有眉目?”

“似乎还是受制于逆案,但在南京也是交游频繁。

他在五六日前来过银庄,存了一笔三千两的银子,他告诉小人石巢园已建成,若是大人来了,务必去他家中作客。

因桐城人士往来甚多,属下也未曾在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