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二百九十二章 正气(2 / 3)

加入书签

南直隶的兵走到北边的时候,可能清军已经走了,总体风险可控,先答应了也不妨。

许自强哪里知道庞雨的心思,明显领了这个顺水人情,拍拍庞雨的肩膀道,“庞兄弟就是痛快人,咱们就此说定,勤王时可要一道走明日还要与张都爷的幕房报勤王兵马钱粮,回安庆时你我兄弟也要同行才好。”

庞雨感觉今日几句话之后,跟许自强的关系已经拉近不少,虽然吴松兵马不成样子,但毕竟许自强是总兵,在安庆多一个助力总是好的。

“得许大人同行自然好,只是在下或许要在南京耽搁几日。”

“不妨事,哥哥在南京有外房,正好候你几日。”

许自强神秘的笑着,“今日晚间哥哥在浦子口另有去处,就不陪你了,到了南京带你去个好去处,秦淮河的好去处。”

许自强说罢哈哈大笑,接着便与庞雨拱手告别,丝毫没以前总兵的架子,与庞雨言笑晏晏,感觉两人就像数十年的好友。

待许自强远去后,庞雨把官服领子拉开一些,七月间的江浦闷热难当,堂议还得穿正装,张国维好歹有人摇扇子,庞雨早就热得满身是汗。

远远跟着的庞丁走过来低声道,“少爷,方才你们堂会时,马先生过来说晚上要单独设宴请你,在金汤门内的临江阁。”

“张都爷去不去?”

“马先生没说。”

庞雨嗯了一声,照他对张国维的了解,这次勤王可以看作一次政治机会,很可能晚间有张国维,设宴款待有点像鸿门宴,张国维多半又要自己出力。

“让余先生晚上在钱粮器械清册里面加些甲胄硝磺,明日午前就要报给都爷的幕房,要我出力总得给些好处。”

庞雨左右看看后轻松的道,“明日午后咱们过江去南京,见见刘若谷他们。”

庞丁惊讶的道:“少爷你不忙着回安庆集合人马怎地不担心建奴的事了?”

“我突然想通了,这次京师定然安然无恙。”

“可少爷你昨日在船上,不是已经在想要不要投降清军了。”

庞丁眼睛转转,“还说能不能调兵占了南京,怎地半日功夫就变了。”

庞雨咳嗽一声,“你肯定听错了,以少爷这样一身正气的人,是不会想到这些东西的,以后就不要提了。”

“是,少爷。”

庞丁又小心的试探道,“少爷这次去南京,可是要去襄助复社?”

庞雨摇头笑道,“不是去襄助复社,也没那个能耐,但它倒台还是不倒台,咱们都要找到从其中牟利之法。”

桃叶渡眉楼外的花园之中,一众复社士子围坐于树荫之下,今日却未有听曲助兴,只有四周知了烦躁的叫个不停。

“建奴再犯神京,天子所在岂能容贼子干犯。”

吴应箕声色俱厉道,“天下震动,我辈复社有志士子,何能枯坐于江南,当征募义兵北上勤王,与那建奴决死战。”

方以智扶着腰间宝剑唰的站起,“若募义兵,在下愿为第一个。”

此时另一人也站起悲愤的大声道, “神京则建奴入犯,中原则贼氛披猖,天下何其多事,想圣天子天纵之资,竟为宵小所迫,思之不由痛彻入骨,周某若在京师,必要奋身一击,以报此家国大恨,个人生死何足道哉。”

方以智抚掌道,“介生所言深合我心,在下愿附骥尾。”

(注:介生为周钟表字)孙临大声叫好呼应,场中一时群情激昂,庞雨曾见过的那个何厚明也在场中,有些欲言又止,但最后仍是和应了几句。

周钟待众人稍歇,才又沉声道,“天下纷乱日久,追根溯源仍是奸人当道蒙蔽天子。

想年初流贼临江,东南半壁震动,朝中权奸其时竟不思安靖天下,反一意构陷天如先生,此番来之先生赴南都,亦是为此而来。”

说话间众人将目光投向上首位置一人,此人约四十多岁,头上套着黑色纱帽,衣饰清淡中带着华贵,手中所执也是有名的小官折扇,神情和蔼而沉稳,他就是周钟方才所说的来之先生,名叫吴昌时,来自浙江嘉兴,在复社中颇有地位,众人看他的目光都带着尊敬。

此时话题已经从建奴入寇转向了复社自身,吴昌时赞许的看了看周钟,然后轻轻摇着折扇,“此番奸党来势汹汹,先生虽屹然不惧,但我等亦不可等闲视之,京师有正直之士传报,除周之夔那篇复社或问”他说到此处,吴应箕在鼻前来回挥手,“此文实乃臭不可闻。”

吴昌时并不因打断而生气,一笑后继续道,“除此臭不可闻外,尚有薛国观指使的陆若汉连章弹劾,皇上为奸辅蒙蔽,将弹章下有司核查,缇骑已至江南各处,苏州府衙里已询问十余日,似乎非要咬定周之夔之事与天如先生有关。”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