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二百七十八章 武人(2 / 3)

加入书签

/br>
“这……”吏员看着庞雨张了张嘴,最终没有说出话来,他也就是被史可法指派来此,配合地方官约束军队,真要说这些打仗的事情,他连望江有几条路都说不清,又岂能知道到底是否会危及府城,对他一个吏员来说,担责任就更不用提。

杨卓然对那吏员拱手道,“杨某来与庞将军说两句话。”

说罢他缓步过来,庞雨与杨卓然见面不多,但当日城楼上一番交易,对此人的本性却有些了解,当下也往旁边走了几步,以避开其他人。

杨卓然盯着庞雨看了片刻之后才道,“尚未及恭贺庞将军江浦大捷,将军名动江南,我等安庆官绅,皆与有荣焉。”

“大人客气。”

“守备营此来太湖,而流贼却步,太湖百姓因以保全,亦要向将军道谢。

但将军甫一返回,便违抗道台大人军令,又有些不妥了。”

庞雨听杨卓然也拉出史可法的大旗,客气的躬身道,“杨大人体谅,下官在江南面见张都爷,之后南都官绅太过好客,不得已多留了些时日,未及亲自领兵救援太湖,以致让杨大人为流贼所惊吓,下官罪过。

然则府城危急,皮大人那便也是催促得急,在下也是迫不得已。”

杨卓然听了庞雨的意思,已经是张国维的心腹,又新立战功名动南都,史可法的命令他未必会听。

他想想后道,“府城背山面河城高池深,就算只找些社兵上城,亦非流贼旦夕能破,庞将军调走兵马,若是太湖反倒因此城破被难,将军可担得起天大的罪责?”

庞雨一笑道,“杨大人说笑了,太湖早就破了,已破之城如何再破?”

杨卓然一愣,没想到庞雨会说得这么直白,嘴角抽动两下道,“太湖去岁被破,但一年之间又有万千百姓汇聚于此,不提城破与否,这百姓性命却不可复返,庞将军何忍口出此言。”

庞雨目光在城门周围游动,围观的百姓稀稀拉拉,许多还瘦骨嶙峋,“杨大人此话有些不妥,自屠城以来,太湖最多时不过两千百姓,此次英山贼踪出现之时,多半百姓已逃往府城,太湖城中不过数百而已,何来万千之说,想来大人自己也数得明白。”

杨卓然把头转开,反而笑笑道,“庞将军的意思,太湖城中走不掉的只是本官而已。”

庞雨毫不介意的道,“实情如此,太湖去岁已破,城中只剩断壁残垣,即便流寇再来一趟,也不过多死一个知县。”

杨卓然脸上的肌肉跳动两下,一时没有说话,庞雨看他一眼接着道,“自上次应承了杨大人驻兵石牌,在下便一直记挂着这事,石牌营地早在预备之中,此次自滁州返回江南时,已得张都爷首肯,我守备营可于石牌镇驻兵,在下立刻命人开工修建营房。

但银庄的人给本官回话,说杨大人似乎又改了主意,并不打算把建城的银子存在我大江银庄,这生意成不成也罢了,杨大人反而还将我营兵马用来当苦力修建城墙,甚至连军粮也是道台衙门从石牌买的,杨大人什么都没出,下官跟大人方才想的一样,也觉得有些不妥。”

此时第二司已在南门外集结完成,一些城中百姓慌乱的收拾了东西,准备跟军队一起逃去安庆,毕竟这支军队来了这些日子,从来没抢过东西,一旦这支军队走了,太湖就是个不设防的地方,跟着军队去安庆,好歹路上还安全。

庞雨静静的等待杨卓然,这个杨知县头脑灵活,在史可法那里取得了良好印象,说服史可法调动守备营到太湖,既帮他守城又帮他修城,这种情况下,庞雨的作用就不大了。

所以杨大人改了主意,凑资来修城的银子已超过六万两,他全数用在安庆和池州放官银贷,比庞雨给的利息高。

这次过来带走太湖兵马,庞雨就是要让杨卓然知道,守备营到底是谁的兵马。

好半晌后,杨卓然终于道,“想来是庞将军误会了,本官是想待将军返回,亲自与将军核实,是否即将在石牌驻军。”

“本官此时就告诉杨大人,守备营就是驻扎石牌,而非太湖。

若是杨大人觉得前议可行,在下仍可依约,日后守备营若是人马多了,可在枫香驿另设一军,那大人在太湖当可无忧。”

“如此便请将军留下人马,本官便将那银子存到大江银庄,只是前面那银庄或许已贷出些许,一时无法拿出那许多。”

“那是杨大人的事,是杨大人毁约在先,这信用便不太可靠。

第一笔存银四万两,何时到了大江银庄,守备营何时重回太湖。”

庞雨低声说罢,对那边列队的王增禄一挥手,“行军石牌。”

……石牌镇麻塘湖,夕阳下波光粼粼,守备营第二司正在扎营,石牌镇不少居民出来围观,跟普通官兵不同,这支官兵来去了几次,百姓也都认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