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借粮食(1 / 3)

加入书签

给顾大少爷换了新的帕子冰敷,看他呼吸平稳,暂时应该没什么大事。宋惜禾抱起小奶猫,不死心地再次巡视起这个院子。

这是一个典型的三进院落,房子建的规整气派,跟宋惜禾上辈子在电视里见到过的古代民居很相似。房子的东南角有一间厨房,连通着刚刚去过的后院,墙边倒是有一小堆木柴。厨房是传统的土灶,上面放着一口大铁锅,台面上还有几个陶罐,里面全是空的,确实什么吃的都没有。

宋惜禾不禁在心中把顾家和宋家的主事人都骂了一通,那些人把一病一傻的两个人送到这么个一无所有的院子里,是打算让两人活活饿死吗?

没办法,宋惜禾只能出门,准备到旁边邻居家先借点吃的应应急。原本想着能不能找点钱或者之前的东西交换,可是这个家里显然连点值钱的东西都没有。

不过顾大少爷名下应该是有地的,总不至于还不上邻居的粮食,自己现在也得出去好好弄清楚情况。

宋惜禾将小奶猫送回到了主屋的床上,让它找个舒服的位置窝着,“你就在这里看着这位少爷好不好,我去帮你们找点吃的。”

小猫好似听懂了一般,抬头冲她“喵”了一声,就又把头埋回了自己的毛毛里。

宋惜禾轻轻搭上了门,终于走出了这座院子。

沿着门前的土路走几分钟,转过弯,前方就是连成片绿油油的稻田。稻穗已经开始灌浆,但还没到成熟的季节,阳光下长势很是喜人。宋惜禾走进细看,稻穗不如现代选育的优良品种那样又大又长,但是每个稻穗结的都很饱满,肉眼可见的比宋惜禾在资料中看到的古代粮食产量要高,但又不如现代科学育种耕种的结果。

此时田间并没有看到劳作的农人。环顾四周,距离最近的只有自家的青砖大瓦房,建的很是气派,周围并没有别的房屋,远处稻田西边倒是有一片坐落着好几间房,如今已是黄昏时候,房顶隐约有炊烟升起。另外南边也有一座土胚房,稍微近一点,看不出有没有人住,宋惜禾决定先去土胚房那边碰碰运气。

沿着村间土路往南边走,靠近土胚房的时候,宋惜禾听到一个少女清脆的声音,“哈哈,打到你了,我就说你不行吧,别跑……”

看来这里有人,总算没有走错。

宋惜禾走进,看到土胚房的旁边,一棵大树下面,一个约莫八九岁的小女孩正拿着什么,试图往一个大一点的男孩身上扔,女孩身形灵活,角度刁钻,男孩就要稍逊一筹,怎么跑都躲不过。

这种类似丢沙包的游戏,自己上辈子小时候也玩过吧。宋惜禾不禁面露微笑,上前询问道:“小朋友,请问这是你家吗?你家大人在家吗?”

笑闹的两人声音戛然而止,男孩警惕地看了宋惜禾一眼,并没有回话,一把将女孩拨到自己身后,又转过头向她使了个眼色,女孩会意转身跑回了家中。

不多时,一个中年妇人被女孩牵着从房里出来,看到宋惜禾,快走几步上前,二话不说就跪到了地上,一瞬间头就磕了下去,“见过少夫人。”说着,还拉住旁边的一儿一女一通跪下,好像生怕宋惜禾怪罪的模样。

宋惜禾被他们的举动惊了一瞬,连忙上前扶住几人,有些语无伦次地说:“你们快起来……快起来,不用跪……你们认识我?”

“您穿着喜服,想必就是刚来的大少夫人了。我家男人去镇上送货了,是之前的管事交代的,今天是您的新婚,下人不便露面,我们全家准备明天去拜见您和大少爷的。”妇人的声音诚惶诚恐,跪在地上不肯起来。

宋惜禾无奈地说:“没事没事,你快起来,我初来乍到,不知道这边的情况,请问你是?”

妇人这才小心翼翼地起来,但还是半弯着腰,小心翼翼地解释道:“我是陈阿大家的,我们全家都是庄子上的佃农,这庄子上的地都是我家种的。前阵子管事说大少爷要在这边迎娶少夫人,以后就住在这儿了,让我们继续给大少爷干活。”

原来是这庄子的佃农啊,这顾家总算还有点良心,想也是,几十亩地总不可能让一病一傻的两人种吧。

宋惜禾放轻语气,笑着问:“庄子的地在哪里?就是这边吗?”

妇人指着宋惜禾来时的方向,“从主家的砖瓦房到这边,还有往村东头的那片,一共三十二亩水田,五亩旱地,还有那边那座山,都是主家的地哩。”

看来自己来时走过的这片都是自家的地了,宋惜禾夸赞道:“我来的时候看到了,庄稼长得不错。”

妇人听到这里也不禁露出了笑容,“我家那口子种了二十年的地,是伺弄庄稼的好手哩。”说着又牵起旁边的两个孩子,“这是大娃,这是二妞,别看他们小,干活也很利索的。”

佃户一家就四口人吗?要照料快四十亩地是不是有些勉强?于是宋惜禾又问:“佃户就你们一家吗?”

“原先是有三家的……”妇人声音小了些,好像在犹豫该不该说,“其他两家都被管事安排到其他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