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一千零九十七章 什么时候该死(1 / 2)

加入书签

战火狼烟早起。

北境长城一线,边军士卒,早就严阵以待。

孤风口一线,在第一场大战的时候,伤亡最小,但这一次府兵被抽调进入边军,这边补充的兵源最多,足足有三成。

倒不是说这么补充三成兵源之后,孤风口的守军数量就要比之前更多了,而是原本驻守孤风口的边军士卒,已经被抽调一些去了望月台和将军府,一个一成,一个两成。

将军府这么做的道理显而易见,这三座隘口里,最重要的便是将军府,其次望月台,最后才是这孤风口。

边军士卒的调遣,也说明了将军府那边对于孤风口,其实从一开始,就没有放在首位。

其实这也很正常,孤风口在这三座关隘里,攻下此处,代价最大,成果最小。

所以每次战事,孤风口一般伤亡最小,因为妖族那边,也并不如何上心。

都尉李田这些日子其实心情有些差,作为大梁朝的边军都尉,按制他应该手下会有三百人。

第一场大战,他手下的士卒伤亡不高,只有三十多人战死,战后他本想着州府那边的兵源来到边军,给他补了这三十多人也无大碍,他照样能将那些士卒调教成精锐。

但将军府那边的一直调令,他这剩下的两百六十多人,有足足两百人被调往了将军府,本来对于本部被调往将军府也好,望月台也罢这种事情,他是一点都不抵触的,虽说那两个隘口要更危险,但既然是当兵护土的,那死在哪儿都行,只是这一次将军府却只是调走了他麾下的士卒,而把他这个都尉留在了孤风口。

这让李田一头雾水,要不是自己只是个都尉,手下只有三百人,他甚至觉得自己是不是让将军府觉得自己拥兵自重了。

之后他倒是抗议一番,但很显然,并没有什么结果。

他只能无奈地接受这将军府给他调来的两百多人,两百多府兵。

看着那些大部分的青涩年轻人,李田叹气不已,这些日子在城头上,也经常是板着一张脸。

倒是想开心,但怎么都开心不起来。

这没战事也就算了,一旦有了战事,这两百多人,到时候能有多少人能活下来,李田根本不敢去想这样的事情。

一个二十出头的年轻士卒今日正好在李田身边当值,他向来胆子便大,别人不敢和这位时常板着脸的都尉大人说话,他倒是不在意,这会儿没事,靠过去几步,便壮着胆子问道:“李都尉,你老家哪儿的?”

李田本来在沉思,听到这突如起来的一道声音,才回过来神,不过还没说话,这边的年轻士卒就自顾自说道:“那天我们几个人在说呢,李都尉的口音有点白鹿州那边的意思呢,就是那边好多读书人,当兵的好像不多。”

李田瞥了这小子一眼,本来不打算搭理他,但还是鬼使神差地说道:“我娘是白鹿州的,你呢?”

那年轻士卒本来就听说这位李都尉脾气不好,也做好了他不理自己,或者是训斥自己一顿的准备,这会儿听到李田不仅回答这个问题,而且态度好似还不错,他一下子就像是打开话匣子了一般,一股脑说道:“我啊,叫李年安,家在渭州茱萸郡呢,离着镇守使大人发迹的天青县,也就一百多里。”

“那咱们上辈子可能是一家人。”

李田笑了笑,“今年多大,看着面相,怕没有二十五?”

李年安笑道:“二十三,不过我十八岁就参军了,在渭州府那边当了五年府兵呢!”

李田看着这小子一脸得意的表情,忍不住骂道:“骄傲什么?老子足足干了二十年,都是边军!”

李年安一怔,气势稍弱,不过毕竟是个愣头青,还是下下意识说道:“那咋还是个都尉?”

李田一愣,转头打量着眼前的这小子,这会儿他真的脸沉了下来,加上脸上有一道不轻不浅的刀疤,还是相当有压迫感的。

李年安紧张地说不出话来。

过了好一会儿,李田才洒然笑道:“天赋不高,这二十年,才是个苦海武夫,连彼岸的边都看不到,要是运气好,这辈子也就只能是个校尉了,想当将军,都是个梦。”

虽说在边军里,对于校尉和都尉这之类的称呼,从来都没有定数,这些士卒有些会对他们冠以将军的称号,但实实在在在他们这些人看来,也只有越过校尉这个门槛,才能真正被称为将军。

李田拍了拍李年安的肩膀,笑道:“老子这二十年,带了不少兵,可没一个人能爬到都尉以上的,你小子要是真有本事,不说别的,以后要是混成个校尉,都算给老子长脸了。”

李年安拍了拍胸脯,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