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十三章(1 / 3)

加入书签

楼烦人的业务有许多,有做雇佣兵,有做生意的,有做掮客的,甚至还有专门种地的,虽然后人好像都把他们看作是专门游牧的民族,好像一天到晚都挂在马上,但其实他们和匈奴人等很多围绕着中原地区生活的游牧民族在生活方式上,更多的是半农半牧。

而无论在哪个时代,哪一种社会生存形式里面,商人总是率先察觉到一个社会动荡的预兆,他们可能没有那么高的政治嗅觉,毕竟不是每个商人都有吕不韦的眼光,但是他们都拥有逐利的本能,利润越厚的地方,商人就会如鬣狗一般蜂拥而至。

因此,如果当一个野心家掌握了一定的商业信息,如果他足够敏锐的话,他一定可以比一般人先抓到什么关键消息。因为在这个信息交通都不发达的时代,没有什么人能比商人的消息传达的更快了,当然如果国家设有专门的信息收集部门除外。

查干最近不止一次的听族人们抱怨马匹的生意不好做,倒不是马匹的价格跌了,恰恰相反因为马匹的价格大涨,族人手里的货都出早了,他们因为失了好些利才抱怨。而且马匹和猪狗不一样,母马一次只能产一胎,一胎需要接近11个月的时间才生产,等到小马驹生下来,长大还要好些时间呢,到时候估计货价就跌了。

那么在这个时代,什么时候才会大量用马,导致马价上涨呢?

自然只能是战场了。当然贵族老爷们也是喜欢赛马的,他们也需要大量马匹,不过他们需要的马,和战争需要的马不仅质量不一样,数量上也有巨大差距。

排除一切不可能选项,剩下来的自然就是正确答案。查干分析这些消息之后,觉得帝国暂时的平静下,必定隐藏着巨大的波澜,这样的波澜对于普通百姓可能是灭顶之灾,但是对于他们这些人来讲,则是建功立业的好机会。

他把自己的想法兴奋地说给师父听,但是他的师父李左车虽然认同了他的观点,表情上却并没有什么欢喜的神色。

他感到很疑惑,不知道才能远胜过他的师父为什么不为这大好的机会感到兴奋。

他的师父李左车是赵国最后一位大将李牧的孙子,作为一名大将的后代,李左车家学渊博,他自幼学习兵法,军事才能在原来的时空可以让兵仙韩信心甘口服拜他为师。在这个时空,即使现在的李左车还没显露什么锋芒,他的才能也能叫查干等一众弟子心服口服,他们都觉得自己的师父未来肯定会大放光芒、彪炳史册。但是,他们都没想过,虽然李左车的确是个大大的将才,但是他本人却是个不喜欢战争的人,因此对于即将来临的乱世,他是半点喜色都没有。

作为一个将才,却不喜欢打仗。这就跟一个大商人不喜欢赚钱一样,叫人觉得匪夷所思。

当然一切事物都有自己的起源,李左车让人不理解的想法与他的个人经历息息相关有关。

他虽是赵人,但是他的祖父李牧被赵王冤杀,因此他对赵国王室是没有什么感情的,并且对直接导致祖父被杀的秦国,自然也没有什么好感,所以在秦始皇时期,他并没有出仕,而是选择了隐居。

李牧被杀时,李左车尚在襁褓中,他跟自己的这位祖父没有什么感情,但是赵王当年不做人,杀了李牧还不够,还想要对李家其他人赶尽杀绝。这时候,多亏了赵国的百姓,李左车一家才从邯郸奔逃出来,一路躲躲藏藏来到了代地。赵人痛惜李牧被冤杀,因此对于李牧的后人他们极力保护,李左车就是在这样特殊的背景下长大的。

因此无论对哪个君主,李左车都可以置之不理,但是对于百姓即将会遭受的苦难,他却不能视而不见。然而乱世不是他一个人可以阻止的,现在的天下大势已经如同快要漫出堤岸的河水,随时都可能破堤而出。

战争如同汹涌的洪水不知会夺走多少人的性命,而人们面临洪水除了躲避,最好的办法就是尽快地结束它!然而,战争结束之后呢?李左车夙夜忧叹,他是位博学的大师,虽然后世人都把他归入兵家,但其实他本人读过很多其他学派的书,儒家、墨家、法家……凡是能够尽快地结束这吃人世道的书,他都会去读。

作为一位博览群书的智者,他很清楚,一场战斗的结束是很容易的,但是连绵不绝的战争结束却是很困难。虽然战国时期的墨家学派提出过选举的概念,道家学派提出过打倒剥削阶级的理论,但是这些论调在这个时代的人看来都太过惊世骇俗。

让一个还在封建奴隶制徘徊的文明直接跑步进入现代共和制什么的,在这个时代的人看来不仅惊世骇俗,而且非常不真实。秦始皇的皇帝制度就已经让他们觉得很惊奇了,一个人决定以前7个,甚至更多国家的事情,在这个才开始实行皇帝制度的时代,有许多像李左车一样有学问的人,并不看好这种制度。

他们都认为一个人哪怕才智再怎么过人,始终会有力不能及的时候,而且秦始皇还没有分封子弟在地方上面,秦是以血和火征服了其他东方六国,六国的地方治理势力除了郡、县级别的大员是秦帝国直接委任,其他治理力量都是原东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