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临江国际大学国际班(1 / 2)

加入书签

景茵并非对肖黎的关心和疑问置若罔闻,只不过是因为她知道,对于肖黎来说,她和宁言的关系,早就在宁言大二和她提分手时结束了。

况且,他们的开始,原本也不过是因为一个简单的打赌。

临江国际大学是临江城包括整个江南地区都数一数二的私立贵族学校,它也不仅仅只有大学城,旗下还包含了附属幼儿园、小学、初中和高中、以及语言培训学校等等一整个学习产业链条。

临江城四大家族景家、王家、杜家和宁家,为方便家族里的孩子学习,在三十年前设立了临江教育基金会,四大家族共同注资,由在米国拥有专业渠道的王家负责主导运营,不过七八年的时间,王家就建立起了完整的产业链条以及完备的留学通道。

像宁言、肖黎还有赵佳钰这些临江城富豪名流阶层家的小孩,大多数从幼儿园开始就在这里上。每年初中部的中考成绩出来之后,学校都会把成绩最好的那一批学生直接送到国外全额读高中,有一些拿到本市一中、二中红条的也会优先建议他们去读,而其他普通学生则直升本校高中部国际班。

高中部国际班是可以免高考直升临江国际大学国际班的,虽然学费价格十分昂贵,但对于肖黎这种从小到大都是学渣的学生来说,就是快乐天堂。

而临江国际大学除了国际班之外,都是和公立学院一样正常招生的。为了吸纳人才,提高本校名牌大学的留学成功率,临江国际大学也会主动招揽在高考中成绩优异的学生,奖励全额奖学金,并按照学生的学习情况,决定是否给与全额奖学金或半额奖学金留学的绿色通道。

身为临江市双科高考状元的景茵就是冲着这个,拒绝了国内其他优秀高校递出的橄榄枝,选择了临江国际大学国际班。

毕竟她先有成为米国华容街金融巨鳄的理想在先,而临江国际大学直接给了她日后去米国留学的绿色通道,并提供全额奖学金。

作为一个单亲家庭出身的孩子,在自己有这个学习能力的情况下,她还是希望尽可能的为妈妈减轻经济压力的。

于是,在大一新生入学之际,她就成了临江国际大学国际班那十几个特招生里最耀眼的一个。

·

虽然已经九月份,但临江城的天气依然很热,更别说还要穿着长袖长裤的迷彩服,在大太阳地下站一天了。

今年23届的国际班十分壮大,学生人数多达38人,其中,有27个学生是从高中部直升的,都是本地各个大佬家捧在手心里的金疙瘩。另外11个学生,则是学校花了血本从全国各地搜罗进来的学霸,他们将会在不远的未来,为学校提升米国前三十、前五十大学的留学录取率,为本校获得荣光。

国际班还是比较特殊的,这个班的学生不必固定专业,以系和专业来分班。在国际班的特设课程之外,他们可以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业,以月为单位来选课排课。

当然,也可以不选。

因此,除了刚入学时的军训时期和一些特设课、公共课之外,他们以班级为单位,聚在一起的时间也并不多。

国际班是强制住宿的,因为交了高昂的学费,宿舍只是名义上的四人间,里面其实就是一个大套房,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立的、带卫生间的房间。

因为就住在本市,景茵是昨天晚上踩点到的宿舍。

她本以为宿舍里应该已经有同学在了,但等到今天天亮开始军训了,她都没见到有人住进来。

所以,人生地不熟的她,就只能一个人独自按照指示牌到操场上来参加军训了。

在这里,是她第一次齐整的看全自己班的同学。

但看着一小撮、一小撮熟稔的聚在一起的小团体,她感受到了一种自己好像走错了地方的局促感。

“这些都是高中部直升的,他们都是从小就认识的。”

一个戴着黑框眼镜、梳着长马尾的微胖女孩走到景茵身边,看了一眼她刚看的方向说道。

“同学你好,我叫陆秋,是隔壁川北市今年的文科状元。”

景茵顿时受宠若惊,她上前握住陆秋伸出来的友谊之手,开心地说:

“你好你好,我叫景茵,嘿嘿,我是今年临江城的……”

“我去!你就是今年那个双科状元?!我靠!不是眼镜妹书呆子啊?竟然是个大美女!完了完了,我这次输惨了嗷~”

景茵话还没说完,就被今天睡过头刚刚才来的、正好从她们两个身边路过的鸡窝头花衬衫少年强制打断。

花衬衫少年有点娃娃脸,还带着点婴儿肥,眼睛也很大,格外漂亮的脸蛋上此刻挂着一副仿佛便秘了的表情,五官紧紧皱起。他凑到景茵面前仔细打量了她两眼,就突然委屈巴巴地、姿态妖娆地跑开了。

“他这是?”陆秋看向景茵,表情疑惑。

景茵眼睁睁看着花衬衫冲到篮球场那边挤进一大撮小团体,神情悲愤地朝着她指指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